-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肺与手太阴肺经;认识中医的“肺”;中医五脏不局限于解剖概念。
西医指单纯的器官,中医是以该器官为主体的整个系统的总称。;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三、肺的附属功能:
1.在志为忧(悲):悲则气消:悲伤过度容易造成元气的消耗:如“黛玉葬花”。
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的生理病理与皮肤、汗腺的功能,以及毫毛的润泽荣枯密切相关。;3.在窍为鼻:鼻是肺之门户,鼻的功能主要依赖肺气的作用。
4.在液为涕:涕有润泽鼻窍的功能。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手太阴肺经;二、经脉病候
本经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闷,膨膨气喘,咳嗽,“缺盆”中间(喉咙部)疼痛;严重的则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气盛有余的实证,多见肩背酸痛,感受风寒而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张口嘘气;
本经气虚不足的虚证,多见肩背部酸痛而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颜色异常。
;三、肺经重要腧穴;1、中府(LU1 ) 肺募穴-咳喘、胸痛、肩背痛;【操作】 1、拍打
2.刮痧
3.针刺: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2、尺泽(LU5 )合穴-泻肺胃之逆气;【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
咽喉肿痛等肺疾;
②急性吐泻;
③肘臂挛痛。
本穴为肺经合水穴,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针刺此穴可泻本脏之热,还可滋肺阴。
;【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3、孔最(LU6 )郄穴;【主治】 ①急性咳血,鼻衄,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②痔疾;
③肘臂挛痛。
;4、列缺(LU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八脉交会八穴歌: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主治】
①伤风,偏、正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②齿痛,口眼歪斜;
③手腕疼痛无力。
《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5、太渊(LU9)补益肺气;【操作】 按摩、艾灸(温和灸)
针刺: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6、鱼际(LU10)荥穴;;
“荥主身热”,故此穴可清肺热(如身热、咽喉肿痛),泻火利咽,是治疗咽喉痛,咳嗽痰少的效穴。又是理气要穴,主要理上焦气机。
【注】按照全息理论,此穴也属于脾胃反应点,而脾胃是肺的母脏,所以刺激鱼际,可以调补脾胃,也可以调理肺脏。;【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发热,咳嗽,鼻衄;
②高热,昏迷,癫狂
③指肿、麻木。
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要穴。与其他井穴配合,是治疗昏迷、休克、晕厥的急救穴。
;;一、主治重点; 很多穴位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如少商是治疗咽喉疼痛的要穴,列缺善治外感头痛。但这同样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仍要根据病因、病位、病机,疾病的特点及体征,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选取腧穴。例如,治疗头痛常用列缺,但列缺偏于治疗外感头痛,对风寒、风热、痰浊头套效果较好,对肝阳上亢、血虚、肾精亏虚的头痛效果则不佳。;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