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VIP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泰宁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HYPERLINK /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 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2、南宋人叶寘的《垣斋笔衡》云:“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表明宋朝时( ) A.政府重视推广青瓷的制作技术 B.开始发明青瓷的烧制技术 C.开始形成北青南白的制瓷格局 D.北方成为青瓷的主要产地 3、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州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D.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4、读下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D.自然经济所占成分微不足道 5、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以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能“坚持下去”的原因是( )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 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6、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从根本上取决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指令??计划经济的实施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7、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 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8、“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药你苦”“煤超疯”“盐王爷”等这些在网络上热议的词汇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惑,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经济体制中的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市场投机行为 ②坚持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 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产品的市场供给 ④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服饰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尤其是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历史图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近现代时期服饰的重大变化。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A.图①服饰出现于辛亥革命后,综合了西式与中式服装特点 B.图②和图③体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代特征,受苏联影响较大 C.图④服饰呈现多样化、平民化特点,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写照 D.变化的总趋势是由拘谨、呆板、单一逐渐向美观、适体、多元转变 10、电灯、自来水刚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害,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上海人愚昧、落后 B.上海开始了生活的近代化 C.上海人善于吸收外来先进事物 D.上海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1、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12、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zhi3755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