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化实验技术-浅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三)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发展简史 ;20年代的超离心技术;30年代的电子显微镜技术; 40年代的电泳和层析技术;50年代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60年代的X-射线衍射技术;在X-射线衍射技术方面,英国物理学家Perutz对血红蛋白的结构进行X-射线结构分析, Kendrew测定了肌红蛋白的结构,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空间立体结构的先驱,他们同获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Wilkins通过对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研究证实了Watson和Crick的DNA模型,他们的研究成果开创了生物科学的历史新纪元。三人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此外,层析和电泳技术又有了重大的进展,在1968—1972年Anfinsen创建了亲和层析技术,开辟了层析技术的新领域。1969年Weber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蛋白质的分子量,使电泳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 ;70年代DNA序列测定仪、合成仪;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erg等人首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了DNA分子,并实现了DNA分子的重组。 1973年,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Cohen等人第一次完成了DNA重组体的转化技术,这一年被定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年,Cohen成为基因工程的创始人; 到1973年Moore和Stein设计出氨基酸序列自动测定仪;;80年代的PCR技术;198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Sanger和美国哈佛大学的Gilbert分别设计出两种测定DNA分子内核苷酸序列的方法,而与Berg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1981年由Jorgenson和Lukacs首先提出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 1984年德国科学家Kohler、美国科学家Milstein和丹麦科学家Jerne由于发展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完善了极微量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而共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etus公司的Mullis等发明了PCR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的DNA扩增技术,对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而与第一个设计基因定点突变的Smith共享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88年,美国遗传学家McClintock由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并发现了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89年,美国科学家Altman和Cech由于发现某些RNA具有酶的功能(称为核酶)而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九十年代的克隆技术;1995年,美国科学家Lewis、德国科学家Nusslein-Volhard和美国科学家Wieschaus由于在20世纪40~70年代先后独立鉴定了控制果蝇体节发育基因而共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97年,克隆羊多利的诞生。;2000年6月26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已全部完成 ; 标志着后基因组时代的诞生,进入功能基因组时代。;(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2、物质代谢及调控 ;3、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四)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五)生物化学的应用与前景 ;小 结;第二节 实验注意事项; 一、实验室规则 ;配制的试剂要标记; 对腐蚀性或有毒性试剂要按规则处理; 贵重精密仪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饮水和进食; 实验完毕必须洗净并放好各种玻璃仪器,保持实验室卫生; 检查电源、水源开关。;二、实验室安全及防护知识; 1、着火 ;闪点:液体表面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在遇明火或火花时着火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液体蒸汽在空气中自燃时的温度; 由上表可以看出:乙醚、二硫化碳、丙酮、和苯的闪点都很低,因此不得存于可能会产生电火花的普通冰箱内。低闪点液体的蒸汽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 ;严禁在开口容器和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只能使用加热套或水浴加热。 废有机溶剂不得倒入废物桶,只能倒入回收瓶,以后再集中处理。量少时用水稀释后排入下水道。 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在有明火的实验台面上不允许放置开口的有机溶剂或倾倒有机溶剂。 ;灭火方法;2、爆炸 ;易燃物质蒸汽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3、中毒 ;中毒的预防;中毒急救的方法;3、外伤 ; ②皮肤灼伤: 酸灼伤:先用大量水洗,再用稀NaHCO3或稀氨水浸洗,最后再用水洗。 ?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硼酸或2%醋酸浸洗,最后再用水洗。 溴灼伤:这很危险,伤口不易愈合,一旦灼伤,立即用20%硫代硫酸钠冲洗,再用大量水冲洗,包上消毒纱布后就医。 ; ⑶割伤: ? 这是生物化学实验室常见的伤害,要特别注意予防,尤其是在向橡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