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与界面化学-2010答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胶体与界面化学;第一章 绪论;胶体的定义;液溶胶: 分散介质为液体 灭火泡沫(G→L); 墨水(S→L) 固溶胶:分散介质为固体 泡沫塑料(G→S);珍珠(L→S);有色玻璃(S→S) 气溶胶:分散介质为气体 雾(L→G) ; 烟尘(S→G);胶体化学研究的三个领域;胶体化学的发展简史;胶体化学的发展简史;胶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些涉及胶体和表面化学的实例;现代胶体科学的研究内容;1.利用近代物理或化学理论解决胶体与表面化学中的基本理论等问题;量子化学研究吸附与催化;分形理论研究胶粒形貌等;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发展;第二章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二. 胶体的制备方法:;2. 凝聚法;凝聚法原理;;BaSO4颗粒大小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溶胶的净化;电渗析 electrodialysis ;2. 超过滤法(ultrafiltration);单分散溶胶(monodispersed sol);单分散溶胶的形成机理;单分散溶胶的制备方法;(3)微乳液法;(4)溶胶-凝胶转变法;超细颗粒(ultrafine particle);超细颗粒的应用;超细颗粒的制备;纳米材料;;溶胶的运动性质;f为质点在介质中运动时阻力系数(fritional coefficient);;布朗运动;沉降(sedimentation);;重力作用下的沉降;;沉降分析——称重法;;离心场中的沉降;x1和x2为离心时间 t1、t2时界面和旋 转轴间的距离;;溶胶的光学性质;(1)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 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溶胶的颜色;溶胶的颜色;三种大小不同粒子的金溶胶的消光系数与波长的关系;λ为入射光波长,n为介质的折射率, α为孔径角 (一般估算中按90°计算);在油中(n=1.575);超显微镜(ultramicroscope);;溶胶的电学性质;电动现象;沉降电位;流动电位;胶粒荷电的原因;;;胶团结构;双电层结构模型;Gouy-Chapman 扩散双电层模型;Stern扩散双电层模型;;;;ζ电位的计算;在Sb2O3溶胶(设为棒形粒子)的电泳试验中,两电极间的距离为0.385m,电压为182V,通电40min后溶胶界面向正极移动0.032m。已知该溶胶的黏度为1.03×10-3Pa · s ,介质的介电常数D为9.03×10-9F·m-1(1F=1C · V-1),试计算ζ电位。;;胶体的稳定性;;b. 胶粒间存在相互排斥力;对于大小相同的球形粒子,其斥力位能ER为:;c. 胶粒间的总相互作用能;溶胶的聚沉(coagulation); 聚沉值和聚沉率;;;溶胶的相互聚沉;高聚物稳定胶体体系理论;空间稳定理论;;空位稳定理论;第二章 界面现象;;另一个模型是吉布斯(Gibbs)的相界面模型。该模型认为界面是几何面而非物理面,它没有厚度,不占有体积,该模型可使界面热力学的处理简单化。 ;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1.2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 area);分散度与比表面;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将一含有一个活动边框的金属线框架放在肥皂液中,使液体在此框上形成液膜,然后取出悬挂,活动边在下面。若欲保持液膜就必须施一适当大小的外力于活动边上,否则活动边就会自动向上移动,直至顶部。;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自由能(surface work);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例1: 20℃,p?下,将1kg水分散成10-9m半径的小水滴需做功多少?已知? =0.0728 N?m-1, ? =1000 kg?m-3 ; 可见达到nm级的超细微粒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许多独特的表面效应,成为新材料和多相催化方面的研究热点。如铂黑电极及多孔电极由于其表面积较大,电流密度小,因而极化小;再如,由超细微粒制备的催化剂由于具有很高的比表面因而催化活性较普通催化剂高;此外,将药物磨成细粉以提高药效、将金属做成超细微粒以降低熔点都说明了超细微粒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 ;界面现象的本质; 对于单组分体系,这种特性主要来自于同一物质在不同相中的密度不同;对于多组分体系,则特性来自于界面层的组成与任一相的组成均不相同。;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微观解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