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公理系统与中学几何答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几何公理系统 与中学几何的相关问题;假如我们要预见数学的未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1.1古代几何学简史;巴比伦;中国;;墨子;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柏拉图;欧几里得;世界第一次目睹了一个逻辑体系的奇迹,这个逻辑体系如此精密地一步一步推进,以致它的每一个命题都是绝对不容置疑的——我这里说的就是欧几里得几何,推理的这种可赞叹的胜利,使人类理智获得了为取得以后的成就所必需的信心。 ;对于职业数学家,这本书常常有着一种不可逃避的诱惑力,而它的逻辑结构,大概比世界上任何其他著作更大地影响了科学思想。;第一时期是几何作为数学的萌芽时期,从人类积累生产、生活经验到大约公元前五世纪止。(实验几何的形成和发展) 特点:几何主要是经验事实的积累和初步整理,如丈量土地、测量容器,形成了一批粗略的概念,反映了某些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实验几何。我国古代、古埃及、古印度等研究的几何大体就是实验几何学的内容。;第二个时期,几何成为数学的独立学科,希腊的几何传遍世界各地,从公元前3世纪到十七世纪以前。(理论几何的形成) 特点: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柏拉图学派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问世,标志着理论几何的形成。从公元6世纪开始,古希腊学者在丰富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比较重视在形式、逻辑体系下去揭示几何事实之间存在的联系,但还没有真正做到公理化,仍需要凭直观和默认。;第三个时期是因资本主义的萌芽促成欧洲文艺复兴而引起了几何学的重新繁荣。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初。(解析几何的产生和发展) 标志: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引进坐标解决几何问题,产生了解析几何以及后来的微分几何。;第四个时期是从罗巴切夫斯基建立了第一种非欧几何开始的。(现代几何的发展) ;;历史是最公允的,因为它终将会对各种思想、观点和见解作出正确的评价。1868年,意大利数学家贝特拉米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非欧几何解释的尝试》,证明非欧几何可以在欧氏空间的曲面上实现。这就是说,非欧几何命题可以“翻译”成相应的欧氏几何命题,如果欧氏几何没有矛盾,非欧几何也就自然没有矛盾。 ; 几何学变成研究各种不同空间(欧氏空间、罗氏空间、黎氏空间、仿射空间、射影空间、…)以及这个别空间图形的数学理论的总体。在认识到空间概念多样化的同时,感到欧几里得建立他的几何学的基础远远不够完善,新兴了一门几何分支即初等几何基础。射影几何、微分几何、几何基础成了十九世纪几何方面大放光芒的三大分支。1899年希尔伯特发表了集大成的名著《几何基础》,成为欧几里得的完善的公理法结构。;小 故 事;2.1《几何原本》的内容;;第十一卷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为了了解《原本》的逻辑结构,下面专门讨论第一卷的结构,它是全书逻辑推理的基础。《原本》的第一卷给出了23个定义、5个公设和5个公理。 ;定 义;(8)平面上的角是在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相交直线相互的倾斜度; (9)当形成一角的两线是一直线的时候,这个角叫做平角; (10)——(22)是关于直角和垂线、钝角和锐角、圆、圆的中心、直线形、三角形、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菱形等的定义; (23)平行直线是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尽管向两侧延长也决不相交的直线。 ;公设;公设:是一种假设事项,从其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检验是否为真,只适用于几何。 ;公 理;;2.2《原本》的评述;;;第五公设问题;罗氏几何;黎曼几何;思考题:;3.1近代公理法的产生;3.2希尔伯特公理系统;;点在直线上;认识公理法的思想;;2.希尔伯特公理系统;2.1结合公理; ①保证了基本概念点、直线、平面的存在。 其中Ⅰ3.2和Ⅰ8保证了点的存在; Ⅰ1 和Ⅰ3.2保证了直线的存在; Ⅰ3.2 和Ⅰ4.1保证了平面的存在。 Ⅰ3.1 Ⅰ4.1, Ⅰ4.2, Ⅰ7等都是说明在怎样的条件下存在什么,称之为“条件存在公理”。 公理Ⅰ2,Ⅰ5,Ⅰ6不涉及存在问题。 ;②结合公理刻划了点、直线、平面间的结合关系。 Ⅰ1~ Ⅰ3属于点和直线的结合关系,称为平面结合公理, Ⅰ4~ Ⅰ8称为空间结合公理。 ③”点和直线相互结合“、”点和平面相互结合“是基本结合关系,而”直线和平面相互结合“不是基本结合关系。它可以定义为:如果直线a的所有点都在平面α上,则称直线在平面α上。 推论:直线a上若有两个点在平面α上,则直线a在平面α上。 ;定理1:两条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两个平面或者没有公共点,或者有一条公共直线,其所有的公共点均在这条直线上,一平面和不在它上面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定理2:①通过不共线的三点恒有一个平面;②通过一直线及不在其上的一点,恒有一个平面; ③通过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恒有一个平面。 定理3:每个平面至少有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点。(略) ;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