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嘎朗镇概况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尔嘎朗镇概况介绍

吉尔嘎朗镇概况介绍 吉尔嘎朗镇位于科左后旗中部,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历史名镇,是清代爱国将领僧格林沁的故里。现今的吉尔嘎朗镇中学校址就是昔日博王府的首府大殿,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左后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伴随着历史的沿革,1955年旗政府迁址甘旗卡后,这里依然保留着博王府故里风情,成为全旗中心镇之一。 吉尔嘎朗镇政府所在地名称为吉尔嘎朗,其名称由来是:清乾隆年初,旗札萨克由塔日根迁到吉尔嘎朗后,札萨克官吏和王族亲丁及寺庙喇嘛陆续来此居住。此前是牧民的夏营地,称为照斯愣图塔拉。王府迁驻后改称吉尔嘎朗,象征幸福。清朝重臣、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僧格林沁的祖籍就在该镇巴彦哈嘎屯。咸丰年间,郡王僧格林沁晋升亲王,赐“博多勒噶台”号,以后府名渐称博多勒噶台亲王府,简称博王府。久而久之,取代了吉尔嘎朗的名称,沿称至今。 1947年,吉尔嘎朗是旗人民政府驻地,成为中共科左后旗委、旗政府领导全旗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和支援解放战争的中心地,1955年旗政府机关迁址甘旗卡后,为吉尔嘎朗努图克政府驻地,人民公社化以后为吉尔嘎朗公社的驻地。1984年建镇为吉尔嘎朗镇。 历史沿革。一九八四年由原来的吉尔嘎朗公社建制设立为吉尔嘎朗镇,所属24个嘎查。2000年撤原乌苏苏木并入该镇。合并的吉尔嘎朗镇所属37个嘎查,2004年4月苏木乡镇合并中未并入其它苏木镇,同年10月嘎查村合并中,将全镇37个嘎查合并为现在的23个嘎查。 自然概况。吉尔嘎朗镇位于科左后旗版图中心,西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甘旗卡镇54公里,东距金宝屯镇69公里。所辖23个嘎查,占总土地面积774.13平方公里。地形地貌特点为坨甸相间的特征。北部以伊——辽排干两岸低洼沼泽地,中部以甘——吉排干两岸低洼沼泽地,适宜种植水稻,甘——金公路(305省道)沿线的原乌苏范围均是干旱平原,适宜种植玉米等旱田,其余盐碱平原和沙沼地为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自然环境条件。2006年合并的所辖23个嘎查是:吉尔嘎朗村、包忙牛、达巴岱、茂林塔拉、吉如干格日、准苏、协日勒阿吉日嘎、巴彦哈嘎、阿日花、敖都勒台、道伦格日、恩和岱、布拉根玛拉楚达、伊和淖尔、少敦艾里、呼和淖尔、乌顺艾勒、苏莫台苏、巴润恒日格、乌顺恒日格、查申格日、额莫勒哈拉乌苏、包尹。 人口状况。全镇总户数为8300户,总人口2.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45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00人。以蒙古族为大宗民族的汉、满、回、锡伯等多民族构成。 资源特点。主要以农牧业生产为资源,耕地面积19.3万亩,草牧场面积42万亩,现有家畜存栏17万头(只、口)。目前,境内未发现和挖掘有价值的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农村牧区经济,以牛为主的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农牧林有机结合发展的经济形式,存栏大小畜11万头(只),是畜牧业发展的大镇。全镇有9家私营企业,430户个体工商户,镇区中心设有1万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和1.3万平方米的牲畜交易市场,商业繁荣,辐射周边5个镇,是全旗主要的商贸物流基地之一。三次产业日益发展壮大,财政收入年增长15%以上,2008年,地区总产值2.5亿元,财政收入达7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300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600元。 农牧业。种植业主要作物以玉米为主要产区,水稻和高油大豆为主的杂豆间作。总耕地面积19.3万亩中,玉米种植面积16万亩,水稻1万亩,谷物豆类为辅助种植,年粮豆产量1亿斤以上。畜牧业以牛为主的畜牧业成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全镇大小畜存栏10.5万头(只),其中,牛2.3万头、羊5.8万只,全镇农牧结合户3000户。 二三产业。目前已有“博远粮贸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私营企业,430户个体工商户,年招商引资6000万元以上,一家年生产红砖3000万块以上的企业。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鼓励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年劳务输出7000人次以上。 生态建设。保护好原始生态的基础上,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大力推进人工造林,种植乔灌木结合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有林面积26万亩,森林覆被率达22.4%,位居全旗苏木镇首位。准苏嘎查境内2万亩红刺榆自然林保护区,成为国家珍惜树种“红刺榆”种籽基地。林业建设上要继续坚持“谁造谁有、林权归己”的原则,支持综合治理,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每年新增造林面积2万亩。 基础设施。该镇有超越的地缘优势,省道305线横穿60华里,乡间路、村屯路四通八达。基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吉尔嘎朗镇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呈日渐崛起之势。巩固壮大公路枢纽,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自2007年起修建了“村村通”砂石路4条,总长为100公里。有电视转播台,电话普及率达100%,镇区有线电视入户率90%以上。镇区居民住房砖瓦率90%以上,所辖嘎查农牧民住房砖瓦率达35%。2006年镇区建成了自来水公司,解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