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节经典物...ppt

  1. 1、本文档共2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第2节经典物..

第二章 第二节 光学的发展;光学的起源也和力学等其他学科一样,可以追溯到大约三千年前。 在第一章中我们就介绍了我国的《墨经》就记载了许多光学现象。如投影、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等。 西方也很早就有光学知识的记载,欧儿里得的《反射光学》)研究了光的反射,阿拉伯学者阿勒·哈增的《光学全书》,讨论了许多光学现象。;光学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应该从建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时代算起,这两个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光的本性也是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9世纪以前,微粒说比较盛行。;本节我们就从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谱学、光的本质几个方面追溯光学发展的历史。;一、折射定律的建立;折射现象表现为: (1)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界面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 (2)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 (3)入射角的正弦和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对折射率一定的两种媒质来说是一个常数。;折射定律作为几何光学中一条最基本的定律,他的发现却几经沧桑,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得以确立。;早在古希腊时代,天文学家托勒密,曾专门做过光的折射实验。他写有《光学》5卷,可惜原著早已失传。 从残留下来的资料可知,在那部书中记有折射实验和他得到的结果: 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正比。;托勒密用实验方法确定了:;大约过了一千年,阿勒·哈增发现托勒密的结论与事实不符。 他通过实验发现:入射线、折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他认为托勒密关于入射角和折射角成正比的断言是错误的,只在入射角很小时,这个断言才适用。不过他也未能发现正确的折射定律。;(二)开普勒的工作;令太阳光垂直于圆柱长轴入射,可以观测到:通过圆柱长轴的光线S1方向不变、和圆柱边缘相切的光线S2偏折最大。;GG为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光线从空气由各个方向都经O点进入玻璃,这些光线组成夹角为2×42°=84°的锥形MOM。;当入射角大于42°从玻璃入射???;1621年,荷兰的斯涅耳 (W. Snell,1580—1626) 通过用和开普勒基本相同的实验方法得到了折射定律的正确表述。;OS′/OS恒为常数;但遗憾的是,斯涅耳在世时并没有发表这一结果。 1626年,他的遗稿被惠更斯读到后才正式发表。;1637年,笛卡儿在他的《屈光学》一书中,提出了折射定律的现代形式。;设想球从A被击向B,打到B点,CBE不是地面,而是薄脆的布,球穿过布,只损失了部分速度,例如损失了一半。…运动的趋势可看成是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只有从上而下的运动因与布相碰而必有变化,至于那向右运动的趋势,则总与过去一样,因为布并没有在这个方向与球相碰。;笛卡儿的三点假设:;基于这些假定,笛卡儿得到了关系式:;笛卡儿的推导是基于媒质交界面两侧光速的平行分量相等的假设。为了使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他必须假设密媒质光速比疏媒质大。;笛卡儿在他的类比分析中说: “球碰到软的物体比碰到硬的物体更容易丧失运动,就像碰到有桌布的桌面上比直接碰到桌面本身更难以弹起来一样。这个细微物质的作用在空气中的各部分比在水中的各部分受到更大的妨碍。或在水中的各部分受到比玻璃或水晶更大的妨害。这并不足为奇。这样,透明物体的组成部分,越硬越坚固就越容易通过光线。”;笛卡儿明确表明: 光密介质容易传播光线,即光密介质中的光速大于光疏介质中的光速。;笛卡儿关于光在光密介质中的速度大于在光疏介质中的速度的假定,受到了费马的批评。;1662年1月1日,费马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 “笛卡儿对自己的原理不作任何证明,我这样说是因为,所谓比喻在证明中不起任何作用。而他又错误地运用了比喻,作出了光在较密的物体中比在较疏的物体中更容易前进的假定,这显然是错误的。”;“我在这封信中想指出如下看法:即如果在折射研究中,想运用极其一般而不可动摇的原理——自然常常通过最短的捷径进行了运动的话,就会立即发现我所寻找的计算。”;从已知点C向圆心D有光线CD射入。求:被折射的光线射向前进方向上的I点。引出与直径垂直的直线CF、IH。因为点C、直径AB和圆心D是已知条件,点F和直线FD也成了已知条件。”;上层介质的光速是vi,下层介质的光速是vr。 光从C到I所需要的时间为:;求该式的极值,有: ;费马原话是: “线DF与DH之比等于密媒质的阻力与疏媒质的阻力之比”,而且,“光线从疏媒质进入密媒质,会转向垂线。”;二、光的色散;(一)色散的早期研究;13世纪,德国传教士叫西奥多里克(Theodoric),曾在实验中模仿天上的彩虹。 他用阳光照射装满水的大玻璃球壳,观察到了和空中一样的彩虹,以此说明彩虹是由于空气中水珠反射和折射阳光造成的现象。;光的四种颜色:红、黄、绿、蓝,处于白与黑之间,红色接近白色,比较明亮,蓝色接近黑色,比较昏暗。 阳光进入媒质(例如水),从表面区域折射回来的是红色或黄色,从深部折射回来的是绿色或蓝色。 雨后天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