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笔记整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史笔记整理

有史料记载的原始音乐 考古证实发现的原始乐器 骨笛:中国古代吹管乐器,用猛禽的肢骨制作而得名,最早的骨笛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8000至9000年,这是我国目前出现最早的乐器。 陶埙/埙:中国古代吹奏乐器因以陶土制作而得名,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埙出土于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陶埙形制:揽形、圆形、椭圆形、鱼形、平底卵形,发音孔有1、2、3、5等多种,在中国古代陶埙主要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民间也有流传,距今约7000年。 磬:中国古代石制打击乐器磬来源于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形制有多种变化,一般磬边为弧形,单个磬称为特磬,多个磬组合成为编磬。除了石制外后又有玉制、铜制,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祭祀、宴飨宾客等礼仪。活动的雅乐当中,同时也是象征着统治者身份地位的“礼器”。 传说当中的音乐家 夔:是古史传说当中虞舜当时的乐官,舜帝命令他掌管乐舞,协管乐教。 伶伦: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乐官,《吕氏春秋》认为他是乐律的发明者,并根据律吕制乐,用音乐模仿凤凰的鸣叫。 夏商时期的音乐文化 商代的音乐文化由巫乐和淫乐组成,巫乐属于民间音乐,淫乐属于宫廷音乐。 淫乐:特指商纣王时代的宫廷音乐。特征以“钜”(庞大、奢华)为美。 巫乐:中国古代伴随巫术活动的乐舞,又叫“巫风”或“巫音”。商人以巫乐祭祀、求雨、驱除瘟疫,表演时酣歌狂舞、毫无节制,功能娱神又娱人。掌管巫乐的人男性为觋,女性为巫,最早的职业音乐家。 周代音乐文化 一、雅乐和俗乐并存 (一)“礼乐制度”:建立于西周初期,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所谓“礼”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指乐器、乐舞、乐队三个方面,乐为礼服务,只有贵族享用。 1.雅乐: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的一套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是指郊庙祭祀、朝会典礼时演奏的音乐,与世俗娱乐性音乐无关,它是与礼仪相表里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音乐。 内容:六代乐舞和小舞。 六代乐舞:西周雅乐最主要的内容,也称“六乐”或“六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尧时期的《咸池》、舜时期的《箫韶》,禹时期的《大夏》、商汤的《大濩》,以及周初的《大武。》是歌颂各个时期的最高统治者的文德和武功的。 应用场合:1.供大司乐学员学习之用;2. 供典礼、仪式、祭祀等活动之用 (二)等级制度:西周在礼乐表现中最突出的为 宫县:县即悬,乐器的摆放。是西周等级制度中关于乐器摆放方位的具体规定。王宫县:即唯有周王可以享用东南西北四面摆放的规模。 八佾:是西周礼乐等级制度中关于乐舞人数的具体规定。统治阶级享用,庶民没有资格。 周代燕乐 燕乐:又称宴飨之乐,宫廷用于宴飨宾客的音乐。 周代燕乐用于宴飨宾客,也叫做“房中乐”,后世的燕乐概念表示宴饮、游乐及一般的欣赏活动,概括了宫廷当中一切俗乐的用途,是一种泛指。 隋唐燕乐和宋代燕乐为广义的燕乐,是宫廷中用俗乐的总称。 指唐代九部乐、十部乐当中的第一部,是狭义的燕乐,是具体一个乐部的名称。 周代音乐教育: 大司乐:西周的音乐教育机构,但西周掌管音乐的最高官职也称为“大司乐”; 培养对象:“世子”和“国子”以及由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 学习内容:乐德、乐语、乐舞。习“六艺”, 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 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目的:学会统治之术。 周代的乐器: 八音:中国古代周代初期出现的乐器分类方法的名称,以乐器材料制作而分类。金(钟)、石(磬)、土(埙)、革(陶)、丝(琴)、木(柷)、匏(笙)、竹(箫)。 琴:中国古代传统乐器,现代称为“古琴”或“七弦琴” 曾侯乙墓编钟: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的编钟,以墓主人曾侯乙名字命名,该墓年代在战国初期全套64枚编钟分三层,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达到高度水平,可以旋宫转调,说明乐律已用其中。 周代乐律 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其律名有: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单数六个律名为“六律”,双数六个律名为“六吕”,十二个半音也可称为“律吕”。 旋宫:西周以来的转调理论。 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乐律的计算方法。《管子。地员篇》有详细记载。但三分损益法中“黄钟不能还原”、十二律运用中不能转调的问题,成为后代律学家不断探索的问题。由于三分损益法以三为除数,因而古代简称为“三分法”,其所生律称为“三分律”,由于这种生律法所生的各律,按照口律排列时,自出发律至所生律连同首尾计数为“八律”因此称为“隔八相生律”。隔八相生,实际得出五个音程,因此称为“五度相生”,因为这种律记载于《管子。地员篇》,所以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