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大管径顶管施工控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BIM技术大管径顶管施工控制

[标签:标题] 2016 PAGE9 / NUMPAGES9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基于BIM技术大管径顶管施工控制 【摘要】运用BIM信息模型对平顶山湛河治理工程顶管施工部分进行设计优化及项目控制,通过信息模型的建立对顶管施工场地及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尺寸进行优化;减少征地面积;缩减工期;节约项目成本;提高控制精度,减少施工误差;使设计思路及施工方案详尽的表达给项目所有参建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等比例建立模型进行材料、设备及施工进度的管控。   【关键词】管理;模型;节约;大管径;顶管;应用;技术交底   前言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目前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建筑、异形钢构构件及幕墙装饰施工等领域,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目前BIM技术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领域,路桥方面少有涉及,大管径顶管施工更是首次尝试使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管理控制。大管径顶管施工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严格,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管控失误及节约项目成本,引入BIM技术的新理念进行施工管控是十分必要的。   1、 工程概况   平顶山市湛河治理湛南顶管工程自凌云路至第一提升泵站,主要功能为收集湛河以南片区的污水,截流现状排入湛河的雨、污河流管道,同时转输凌云路以西湛南暗涵收集的污水。暗涵沿线为城市现状建成区,穿越现状道路、桥梁、各种管线较多,部分管线需绕行现状建筑物,与暗涵交叉的部分既有管线需进行改造。   湛南暗涵顶管段长4127m,顶管段设计污水管道采用F型顶管专用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混凝土强等级不低于C50,抗渗等级不低于S8。管道传力面上用胶粘剂粘环形木垫圈,橡胶圈柔性接口,钢承口接头的钢套管与混凝土的接缝采用聚硫密封膏勾缝。顶管段污水管设计直径为DN2200mm、DN2400,其中DN2200共计2531m,DN2400共计1596m。平均埋深7m,最小埋深4.2m,最大埋深12.5m,最小顶进距离160m,最大顶进距离240m。采用圆形工作井及接收井进行施工。工程完成后将解决在不破坏原有环境的情况下平顶山市湛南区污水排放问题。其工作井顶进施工图如下:   图1 顶管工作井顶进剖面图   2、施工难点及BIM技术实施背景   平顶山湛河治理工程项目包含四个分部工程湛北暗涵改造工程、乌江河北干管、湛南暗涵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其中湛南暗涵大管径顶管施工又是我交通公司第一个大管径顶管施工项目。湛南顶管施工场地规划建设是模型建立的第一步,也是施工的第一个重难点。顶管工作井位于河坡坡内,工作井施工场地狭小,平台两侧河坡陡峭,周边树木繁多,大型机械不便进场施工;工作井采用悬挂竖井进行施工,施工难度大,井室高度不一致,井壁截面变化较大;顶进长度达,危险性大,技术要求高;井位多,施工工期短。为满足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控制,我项目引入Autodesk Revit软件对该项目进行建模指导大管径顶管施工作业。   3、BIM技术具体实施   3.1、工作场地的建设   结合顶进方法的选择泥土压平衡顶进,土压平衡顶进地面设备需要:工作井、龙门吊或吊车、装载机、自卸车、现场办公室及工人宿舍、材料堆放场地。经计算,工作场地只需要30m×30m即可。我项目战线较长,工作场地布置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工作井在河堤顶部公园内;作井场地模型的建立减少了征地面积,同时节约了工期及项目预算。   图1 设备场地Revit模型 图2 河堤顶部公园内工作井场地布置   3.2、工作井模型建立   3.2.1、顶进方式的选择   湛南顶管拟采用土压平衡方式进行顶管作业施工。土压平衡式顶管作业通过螺旋出料器将刀盘切削的土体排至后方小车,然后人工推送小车利用汽车吊或龙门吊出土,出土阶段不能顶进,无法连续作业,但顶进进度除了受顶进方法影响外,还受施工条件、周边环境、施工辅助材料供应等诸多因素的控制。   3.2.2、工作井设计   工作井尺寸应便于顶管施工需要,并参照《顶管施工技术规范》进行计算及施工经验进行选定,依据湛南顶管施工特性,为来了保证井体受力稳定,本工程工作井和接收井均采用圆形井进行施工。工作井、接收井为逆做明挖施工,施工前应做好降水与支护工作,保证工作井正常施工;逆做井每向下开挖1m,浇筑井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下阶段开挖;工作井应进行防水处理,防止地下水渗漏和顶管掘进机出洞时漏水,并确保压注的触变泥浆不流失。圆形井工作井半径R=4.5m,顶部设置40cm×100cm钢筋混凝土冠梁。工作井护壁每间隔4米变截面一次,高度4米以内壁厚取45cm,4~8米壁厚取60cm,8~设计深度段壁厚取8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