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9.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文化-9.ppt

10.2.2 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 10.2.2 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 10.2.2 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 10.2.2 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 * * 开篇: 代数是搞清楚世界上数量关系的智力工具。 A.N.Whitehead 最有价值的科学书籍是作者在书中明白地指出了他所不明白的东西的那些书。遗憾地,这还很少为人们所认识;作者由于掩盖难点,大多害了他的读者。 伽罗瓦 * 开篇: 初等数学的主体是代数和几何,而初等代数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等。代数利用字母代表更广泛的对象,比算术更抽象。在代数方程发展的历史上,重点一直围绕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三、四次方程 2)代数基本定理 3)根的分布问题 4) 实根的近似计算 § 10.1三次方程与四次方程 代数是对字母、字母的表达式进行运算或变换的学问。在初等数学中字母代表数,在近代数学中字母可以代表更广泛的对象,如向量、张量、矩阵等。算术与代数的区别:算术只对具体的数进行运算,而代数可以对字母进行运算。 10.1.1代数的发展 § 10.1三次方程与四次方程 代数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9世纪的花拉子米开始,到16世纪止。 目前中学内容 第二个时期:从16世纪开始到19世纪。 代数方程,行列式,矩阵,二次型和变换,群论与不变量的发展和研究等 第三个时期:从十九世纪未到本世纪。 代数系统的研究 10.1.1代数的发展 10.1.2 二次方程: 巴比伦人将解二次方程化为一种正规形式:“已知两数的和与积求此两数”。 用现代的代数语言来描述就是:给定两个数p和q,并已知x y q ,x+y p ,求x , y. 10.1.2 二次方程: 巴比伦人用下述五个步骤求这两个数: 取p的一半; 将此数平方; 从中再减去q ; 对所得的结果开平方; 再加p的一半得出所求两数中的一数;从p中减去这个数得出另一数。 10.1.3 韦达定理: 10.1.3 韦达定理: 10.1.4 三次方程: 一次和二次方程比较简单,而解一般的三次方程要困难的多,许多古代的数学家的尝试都失败了,直到十六世纪初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个问题才由意大利数学家所解决.解这个问题步骤分为三步: 将一般方程化为缺项的三次方程 解缺项的三次方程 解的确定 10.1.4 三次方程: 10.1.4 三次方程: 10.1.4 三次方程: 10.1.4 三次方程: 10.1.4 三次方程: 10.1.4 三次方程: 10.1.6卡尔达诺公式小史: 卡尔达诺公式 1501-1576 于1545年刊登在卡尔达诺出版的著作“大法”里。他的方法得之于意大利数学家塔尔塔利亚(1500-1557)。这一问题最初是由意大利数学家齐波.费罗 1465-1526 解决的,齐波.费罗把他的方法传给了他的学生安东尼奥.菲奥尔。菲奥尔向塔尔塔利亚提出挑战,要他解出30个三次方程。塔尔塔利亚用8天的时间解出了所有30个方程。卡尔达诺央求塔尔塔利亚将秘诀告诉他,并发誓保守秘密,但是卡尔达诺背弃了他的诺言,而将方法发表了。 三次方程解法总结: 将完全三次方程化为缺项三次方程; 引进一对辅助变量u,v及一个辅助的二次方程; 解二次方程得到u3,v3,由此得到缺项三次方程的解; 解的确定。 10.1.7 三次方程解法总结: 解四次方程的主要步骤: 将完全四次方程化为缺项四次方程; 引进三个辅助变量u,v,w,得到u,v,w的三组关系式,并引出一个辅助的三次方程; 解三次方程得到u,v,w ; 解的确定。 u,v,w的值不能任意匹配,需满足有关关系式。由此得到缺项四次方程的解。 10.1.8 四次方程: 16世纪后,人们用二个世纪的时间解决五次方程的问题,但这些努力都未成功,直到18世纪后半叶事情才出现了转机。 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在1770-1771年发表的长文“关于代数方程解法的思考”中指出,用代数运算解一般的n次方程(n 4)看来是不可能的。 鲁菲尼在1769-1813年间做过好几次尝试,可惜不甚成功。 10.1.9 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 1824年,挪威青年数学家阿贝尔在著作中提出,如果方程的次数n≥5,并且将方程式的系数看成字母,那么,任何一个由这些字母组成的根式都不可能是方程的根。 1858年,埃尔米特用椭圆函数给出了一般五次方程的解。 伽罗瓦 1811-1832 找出了方程能用根式解出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10.1.9 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 10.2 代数基本定理: 解方程的理论问题可分为三步: 关于根的存在性 不解出方程而根据系数来判定方程的根的性质 关于方程的根的近似计算问题 10.2.1 引言 10.2.1 代数基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