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肺痨: 指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的消瘦为特征。
痉证: 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头项强直,腰背反折,向后弯曲如角弓状)为临床特征。又称(chi)。痉证系筋脉之病变,病因有外感、内伤的不同,如感受风、寒、热之邪,或气血亏虚,阴液不足,均可导致痉症的发生。痉证可单独发病,但并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中较多。
癃闭: 癃闭是由于 HYPERLINK /view/14292.htm \t _blank 肾和 HYPERLINK /view/41205.htm \t _blank 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 HYPERLINK /view/1926998.htm \t _blank 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 HYPERLINK /view/121094.htm \t _blank 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其中以 HYPERLINK /view/627000.htm \t _blank 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热较急者称为“闭”。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是轻重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慢关格: 慢关格是由慢性肾脏疾病及多种慢性疾病发展到晚期,损害肾脏所致肾体劳衰,肾用失司,水湿浊毒内蕴,累及五脏,耗伤气血所致的一种综合证候群。其中“关”指无尿,或浊毒不能排泄。“格”指呕吐,或因浊毒影响了气血运行而出现了阻隔,故乏力、纳差、厌食、恶心、呕吐、少尿、眩晕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变主要部位在肾,累及心、肝、脾,病理机制为肾元虚衰,肾用失司,水湿浊毒内停。从临床表现来看,慢关格主要指现代医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风哮:若外风侵袭,或素体阴血亏虚,虚风内动,或肝木郁而化风,引触宿痰,致反复发作、时作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止时一如常人。有如风之善行而数变。
痿辟: 心下痞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部满闷,按之柔软不痛的症状。多由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以致邪气与痰湿相结,寒热错杂。治宜审察病情的寒热,选用各种泻心汤加减。如因忧郁气结而见心下痞满,伴有腹部微痛,不思饮食等症者,宜理气化滞消痞,用木香化滞汤等(《古今医鉴》)。
肠澼:病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 ①指痢疾。“澼”指垢腻粘滑似涕似脓的液体。自肠排出,故称肠澼。《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一证,即《内经》之肠澼也。” ②指便血。《古今医鉴》卷八:“夫肠澼者,大便下血也。”参见痢疾、便血条。
鼓胀出血: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系因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上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本病反复迁延久治难愈晚期可出现吐血、便血、昏迷等症。
鼓胀出血主症:腹大胀满伴出血,轻者呕吐物中夹有鲜血或血块,或大便色黑。重者吐血盈碗盈盆,或大便暗红而溏薄。兼次证口干,口苦,脘腹灼热,腹鸣腹胀,或心悸气短,汗出肢冷。舌脉:舌红苔黄或舌淡,脉弦滑而数或沉细而数。
心痛:因心脉挛急或闭塞引起的膻中部位及左胸赝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疼痛如刺如绞,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不温者谓之心痛。
尪痹: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痹病治疗不当,迁延日久不愈,肝肾亏虚,气血俱虚,痰瘀交结,寒湿凝滞,痹阻经络,停滞关节,致寒凝痰瘀,关节失于气血温煦濡养,而出现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痛、屈伸不利;筋脉肌肉失于气血煦濡,出现筋脉拘紧、肌肉萎缩,因关节僵硬变形故见肘膝不得伸,甚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痹病迁延至此期,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以气血俱虚,肝肾亏损为著,标实以寒凝痰瘀,经络阻闭为要。
痹病日久,伤血耗气,损及肝肾,痰瘀交结,寒邪凝滞,形成正虚邪恋,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为枉痹。治则祛邪活络,缓急止痛,后期扶正。
痰饮: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首创痰饮之名,其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痰饮是诸饮的总称,由于水饮停积的部位不同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狭义的痰饮:指水饮停积于胃肠,主要表现心下痞满,胃中有振水声,肠间漉漉有声,呕吐清水痰涎,是诸饮中的一个类型。悬饮:饮留胸胁者为悬饮,表现咳嗽气急,胸胁胀痛。支饮:饮停胸肺者,表现咳逆喘息,痰白量多。溢饮:饮溢四肢者,表现身痛困重肢体浮肿
《诸病源候论》最先将痰饮分开,并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