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道教古观资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浮道教与九观 道教是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中国传统的强大的民族宗教。与外来宗教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相比,道教可说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国教”。它孕育于先秦文化、酝酿于汉末、成熟于魏晋、鼎盛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二千多年,经久不衰。道家道藏、佛家经典和儒家学说,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岭南的道教活动,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在罗浮从事道教活动之人,最早要数有“千岁翁”之称的道家名人安期生。它是秦代琅琊阜乡人(今山东临沂)。他在岭南的活动,史书载迹斑斑。东晋葛洪记道:“安期将(李)少君东至赤诚、南至罗浮、北至大洹、西游玉门,周游五岳。”清代屈大均也记道:“安期生常与李少君南之罗游。罗浮之有游者,自安期始。”他称安期生为始游罗浮第一人。据说安期生曾传他“神丹炉火飞雪方”,后来“尸解成仙。” 而东汉桓帝时王远也弃宫入仙修道。“往来罗浮、括苍山,”终于得道成仙。一时之间,道家羽客,云集罗浮。罗浮十八洞天,到处都有道家丹客结庐炼丹的足迹。以此“足证秦汉时期,岭南之罗浮已成为道教的胜地”。“罗浮山在秦汉时已是道家中心之一”。 而在罗浮修道炼丹之羽客,均是“金丹世家”。一脉相承,名人辈出。其中不少人在岭南到道教史,甚至中国道教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 据道家经典载:安期生以“金丹之法”授朱灵芝。朱灵芝隐居罗浮山,修炼“太清神丹”,终于得道成仙。成为管治罗浮山这个代价十大洞天中的第七大洞天——朱明曜真洞天的朱真人。现在朱明洞中,朱真人朝斗坛遗迹犹存。自此以后,金金丹之法在罗浮道家中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朱灵芝传给在罗浮铁桥峰修炼之苏元明(朗);苏元明传给罗浮飞云顶修炼的葛玄(葛洪从祖);葛玄传给罗浮山泉源福地中修炼的郑隐(思远);郑隐传给罗浮麻姑峰下南庵修炼的葛洪。 葛洪在罗浮不但修道炼丹,而且潜心医术的研究,尤其是当时岭南一带常见的疟疾、脚气、瘴疠、肺结核、恙虫病等中草药验方。他的《肘后备急方》实际上就是简易急救手册。书中所列治病单方,“卒多易得之病,其不获而须买者,亦皆贱价草石”。如治疟疾处方所列药物是“青蒿,大蒜、豆鼓、常山、皂菜,鳖甲。”治脚气的药物是:“豆腐、大豆、小豆、牛羊乳、蜀椒。”深受广大贫苦大众的欢迎。人们称其为天上下凡救苦救难的“葛仙翁”,实在是由衷之言。道家丹客悬壶济世,使人们加深了对道教的崇拜之情,也加深了对罗浮仙山仰慕之感。这也是一千多年来,道教南宗灵宝金丹派能在岭南,尤其是在罗浮山生生不息,代代相承,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罗浮仙山盛名,使罗浮道观香火鼎盛,历久不衰。罗浮历代名道对山中道家宫观的修建十分重视。山中宫观,不断扩建,屡颓屡修,金碧辉煌,耸立南天。据志书记载:罗浮道观较为有名的有九观:都虚观(即冲虚观)、黄龙观、明福观(即九天观)、白鹤观、酥醪观、孤青观、何仙观、黄仙观、丛林观。 到清代,虽经千百年风雨摧残,但尚有六观得以完整保存。观名浓缩在清代佚名诗人《罗浮重阳登高》诗中。诗曰: 远望罗浮显彩霞,拨云明月照梅花。 黄龙吐出延祥寺,白鹤飞来宝积家。 丹灶酥醪传道帖,铁桥华首桂架裟。 九天直透冲虚观,游尽罗浮任我夸。 其中字下加横线的是观名,加点者为寺名。 时至今日,罗浮道观保存或重修完好的就只有冲虚观、黄龙、九天、酥醪四观了。 一、白鹤观 白鹤观为葛洪在罗浮山的所建四庵中的东庵旧址。宋代道士邹葆光在《罗浮山指掌图记》中曾记道:“自冲虚观出会仙桥,东行三里余,抵明福观(伪汉所建,亦名九天观,东坡书额)、迤逦至石洞(邝仙骑牛入石出)、小水帘(此处多隐者庵)、白鹤观(葛仙东庵基)”。 由于年代久远,有关志书对白鹤观的记述甚少。而明代以前对白鹤观的呤咏之作业很少。因此,白鹤观究竟是何人、何时所创建,时至今日仍是一无所知。但从邹氏上述之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白鹤观是后人在东晋葛洪东庵旧址兴建的,建筑年代则肯定在东晋以后。 而披阅各种旧版的《罗浮山志》和《粤东诗海》等诗文集,在宋代以前,不见有呤咏白鹤观之诗文。在明代, 也仅有中山人黄佐之《白鹤观》一诗。诗曰: 茶鼎初生一缕烟,抱琴何处觅胎仙? 瑶台有路归何日,华表遗音说往年。 玉树风声生蕙帐,霞峰月色映芝田。 扁舟更到梅花路,应在蓬莱七洞天。 明末万历戊子年(1588)三月初,顺德人欧大任在游罗浮时,白鹤观已渐颓。他在游记中写道:“问孤青、白鹤、酥醪三观,稍颓,冲虚观尚宏壮。” 据清末民初博罗人曾焕章考证,白鹤观址就在九天观后山背观场埔。据《博罗县志(民国版)卷八·迹》载:偶遇九天观士人云:‘此山背观场埔,相传为长寿观古址。’余(即曾焕章)亟往视之,则丛冢累累,掘地犹得其阶。余曰:此白鹤观址也,非长寿观址也。盖长寿观为孤青观之变名,本在黄龙观后,改建于幽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