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载超速入刑研究
[标签:标题]
2016
PAGE9 / NUMPAGES9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超载超速入刑研究
摘 要 《刑法修正案九》将在从事客运业务中超载超速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同醉酒驾驶相类似,这一做法也引起法学界的热议,从刑法的谦抑性角度应当限制刑法的肆意发动,但鉴于近年来超载超速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行政手段的无力性,入刑是必要和紧迫的,然而需要我们做好制度配套设计、处理好“刑法万能论”思维以及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
中国论文网 /2/view-7407396.htm
关键词 超载超速 刑法 谦抑性 危险驾驶罪
基金项目:该文系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传保,安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刑法学;刘鎏,安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诉讼法学;方庆凯,安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05-074-02
一、刑法的谦抑性
关于刑法的谦抑性,平野龙一有过如下论述“第一是刑法的补充性。即使是有关市民安全的事项,也只有其他手段如习惯的、道德的制裁即地域社会的非正式的控制或民事的规则不充分时,才能发动刑法。……第二是刑法的不完整性。如果像上面那样认为刑法具有补充的性质,那么,发动刑法的情况自然是不完整的。……第三是刑法的宽容性,或者可以说是自由尊重性。即使市民的安全受到侵犯,其他控制手段没有充分发挥效果,刑法也没有必要无遗漏的处罚”。
二、刑法的谦抑性与超载超速入刑之思考
刑法的谦抑性要求要更少的发动刑罚权,《修九》将在从事客运业务中严重超过额定成员载客或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基于我国“酒文化”的传统和饮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的频发,在《刑法修正案八》中将醉酒驾驶入刑,超载超速驾驶成为继醉酒驾驶后又一具体化的危险驾驶罪罪名。
醉酒驾驶入刑的效果,我们可以列举一系列数据,2011年5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一年内,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酒后驾驶35.4万件,同比下降41.7%,其中醉酒驾驶5.4万件,同比下降44.1%。
数据显示,醉酒驾驶后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可以认为,醉驾入刑确实起到了预期所达到的目的。
有了醉驾入刑的探索,《修九》草案拟将在从事客运业务中,对于严重超过核定载客量的,或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刑法的补充性与超载超速入刑思考
刑法的补充性我们认为刑法得在其他部门法难以调整时发动,现行法律体系下,超载超速的行为属于行政处罚法调整的范围,《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超过额定乘员百分之二十或者违反规定载货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但在行政法下效果不甚理想,以罚代管现象严重,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不注重管理的目的,把罚款作为管理的手段,以“犯错就罚款”的心理警戒违法者,而违法者上缴罚款后就了事,起不到预期效果。
刑法的不完整性与超载超速入刑思考
“刑法只是保护最为重要的社会利益,只有当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用其他部门法已不足以规制这种违法行为时,才可以动用刑法。”超载超速究竟有无违反民主主义和保障人权,即形式上该不该入刑的问题。
首先,超载超速的危险性大,司机对于超过本车核定人数而驾驶会造成交通事故有着清醒的认识,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不管不顾乘客的安全仍决意上路的,有造成交通事故、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可能性,所以要严格打击超载的行为。车辆行驶时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的行为,会在遇到前方有紧急时刻时延长制动距离,紧急刹车来不及的情况下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其次,假使不在“危险驾驶罪”中增加超载超速行为,能否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调整。“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而以其他危险方法则必须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相类似,即其他行为的破坏性,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行为的危害性相当,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但是由于超载超速行为的危害程度不及放火、决水等危害行为,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紧迫程度相对较低,而一般情况下超载超速并不必然会发生危害公众安全的危害结果。
另外在主观恶性方面,一般实施超载超速的行为人是主观方面为获取运输经济效益或追求早点下班,而不是为了危害公众安全,即使行为人预见到超载超速行为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但是其主观方面只是放任,而不是积极追求该危害结果的发生。因而从事道路运输的驾驶人员并不愿意发生交通事故危害公众安全,所以其主观恶性远小于放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MX512灯光调光控制程序.doc VIP
- 四种不同类型土壤保水剂保水性能的比较-生态学杂志.PDF VIP
- 2019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选调公务员笔试真题〔B卷完好版解析〕_党政公选考试公共科目题库_公共科目真题_模拟试题.docx VIP
- 北京市东城区汇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docx VIP
- 《有效复习》班队活动教案.doc VIP
- 四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可打印.docx VIP
- 法医考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水泥胶砂保水率测定方法》GB_T 45002-2024.pdf
- USON介绍分析.ppt VIP
- 新学期小学英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