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空前激烈的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必修二p111
回顾:二战前世界市场是如何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开始无序
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大,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国际交往基本准则
第二次工业革命:整体化、第一次明确的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序曲:古典金本位制度
1816年,英国制定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推行金本位,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融化,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或黄金;黄金在国际上可以自由输入或输出。接着德国、美国、法国、沙皇俄国和日本等国,也都先后效法英国,推行金本位制。当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后,各国货币之间的关系,就建立在金本位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这种体系,就被称为“古典金本位体系”
当时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陈虹主编:《国际金融与管理》
根据材料概括“古典金本位体系”的特征
结合所学英国制定《金本位制度法案》的时代背景?
;
;
美国在1934年成立了美元集团,到1939年发展为“美元区”。在美元区内,所有国家的货币,都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美国这么做:
有利于挽救经济危机
B.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D. 有助于世界经济稳定
1939年,英国建立了“英镑区”, 建立了“美元共同储备”机构,规定英国各自治领应以出售商品所得的黄金、美元或其他硬通货交给在英国控制下的英镑区中央储备机构,以相应的平价换取英镑。
;第一幕:《租借法案》
;;;
1941年9月英国财政部顾问约翰·凯恩斯,提出了 “凯恩斯方案”,提议成立“ 国际清算联盟” 并设立名为“ 班科” (bancor)的超国家主权货币,国际清算联盟使用班科在各国央行间对国际收支余额进行多边清算,并以透支的方式为各国在战后恢复贸易提供一笔启动资金。“班柯”的份额,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3年成员国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值分配。(注:英联邦占二战前世界进出口贸易35%左右,美国17%左右)
依据材料,分析凯恩斯方案的主要目的。
目的:稳定世界经济,有助于英国经济恢复;保持英国在世界市场的优势地位
; 1941年9月英国财政部顾问约翰·凯恩斯,提出了 “凯恩斯方案”,提议成立“ 国际清算联盟” 并设立名为“ 班科” 的超国家主权货币,国际清算联盟使用班科在各国央行间对国际收支余额进行多边清算,并以透支的方式为各国在战后恢复贸易提供一笔启动资金。“班柯”的份额,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3年成员国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值分配。
1943年4月7日,美国财政部怀特公布《怀特方案》,主张在战后建立一种国际货币稳定基金,发行国际货币“尤尼它”,由各会员国以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证券认缴,认缴份额取决于各会员国的黄金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等因素,借款不得超过认缴份额。
——王立中:《世界货币与世界经济》
根据材料分析“凯恩斯方案”和“怀特方案”内容的异同
同:国际组织、国际货币、
不同:借款:英国透支;美国不得超过认缴份额;
标准:二战前贸易平均值;当时经济实力
二人之争最后谁胜了?根本原因是什么?;;落幕:旧秩序退场
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
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
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
;落幕:旧秩序退场
表2为 1945—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与对外流动负债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表中的数据变化折射出
A.美国经济日趋衰弱
B.美国由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的过程
C.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D.美元和黄金挂钩的模式日益难以维系
; 落幕:旧秩序退场,
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悖论”,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方面,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国储备资产的来源,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但另一方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