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6章酶研究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酶研究资料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本章我们将学到★;;主要内容;环境科学与工程系;6.1.2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方法步骤:;结论:上述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对蔗糖则不起催化作用。确切地说,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 酶具有可调节性;※ 4. 酶具有高度不稳定性;;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结合酶:含蛋白质(脱辅酶)和非蛋白小分子物质(辅助因子)。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活力。两部分结合称全酶 (结合酶)。 全酶= 脱辅酶+ 辅助因子  酶蛋白(脱辅酶): 决定反应底物的种类,即该酶的专一性  辅助因子:递氢、电子、基团;决定反应类型、性质。 ; 辅助因子有金属离子、小分子等有机化合物。通常将这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称为辅酶或辅基。 ★辅酶 (coenzyme) :与酶蛋白结合比较松、容易脱离酶蛋白,可用透析法除去的小分子有机物。如辅酶Ⅰ和辅酶Ⅱ。 ★辅基(cofactor) :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紧、不能通过透析除去,需要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才能与蛋白分开的小分子物质。如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卟啉、丙酮酸氧化酶中的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等。   二者之间无严格的界限,只是它们与酶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通常一种酶蛋白必须与某一特定的辅酶结合,才能成为有活性的全酶; ?一种辅酶常常可以与多种不同的酶蛋白结合,组成具有不同专一性的全酶。;辅酶辅基与维生素及核苷酸的关系;6.2.3 酶的类型;1.单体酶;2.寡聚酶;3.多酶复合体;脂肪酸合成中的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是由7种酶和一个酰基携带蛋白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200×103。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60个亚基3种酶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600×103。;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按照国际系统命名法原则,每一种酶有一个习惯名称和系统名称。例如:;1、惯用名称;2、系统名称;系统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氧化还原酶类(脱氢酶与氧化酶) 脱氢酶:例 琥珀酸脱氢酶、醇脱氢酶 A—H2 + B(辅酶) ←→ A + B—H2 氧化酶 :例多酚氧化酶 B—H2 + O2 ←→ BO + H2O 2. 转移酶:例 谷丙转氨酶、胆碱转乙酰酶 A—X + B ←→ A + B—X 3. 水解酶:例 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 A—B +H2O ←→ AOH + BH;4.异构酶 A ←→ B(例葡糖磷酸异构酶) 5.裂解酶:例草酰乙酸脱羧酶、碳酸酐酶 A ←→ B + C 6.合成酶:天冬酰胺合成酶、丙酮酸羧化酶 A + B + ATP ←→ C + ADP ATP起提供能量活化反应分子的作用;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E.C代表按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的命名 第1个数字(2)代表酶的分类名称(转移酶类) 第2个数字(7)代表亚类(磷酸转移酶类) 第3个数字(1)代表亚亚类(以羟基作为受体的磷酸转移酶类) 第4个数字(1)代表该酶在亚-亚类中的排号(D葡萄糖作为磷酸基的受体)。 ATP:葡萄糖磷酸转移酶;E.C代表按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的命名, 第1个数字(1)代表酶的分类名称(氧化还原酶类), 第2个数字(1)代表亚类,被氧化基团为CHOH, 第3个数字(1)代表亚亚类,受氢体为NAD+, 第4个数字(27)代表乳酸脱氢酶在此亚亚类中的顺序号。 乳酸脱氢酶;6.4 酶的专一性;6.4.1 酶专一性的类型★;(一)结构专一;2、绝对专一性;(二)立体异构专一性(超专一);6.4.2 酶专一性的假说;2、“诱导契合学说” ★;A.靠近定向 ;B.诱导契合;D.产物形成脱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例 2H2O2→2H2O+O2 ;6.5.1 酶的活性部位;每个酶至少有一个活性中心;活性部位在酶分子的总体只占相当小的部分,通常只占整个酶分子体积的1%~2%。 酶的活性部位具有三维实体,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可能很近。 底物和酶具有诱导契合。 酶的活性部位是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缝内。 底物通过次级键较弱的力结合到酶上。 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或可运动性。酶变性过程中,活性部位最先被破坏。;3、催化部位和结合部位★;4、 必需基团;;酶与一般催化剂催化效率的比较;一般催化剂 反应活化能;;中间络合物学说(中间产物学说)★;许多实验事实证明了E-S复合物的存在。 E-S复合物形成的速率与酶和底物的性质有关。;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