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相沉积表面评价与分析
气相沉积表面评价与分析;前言;;表面形貌与缺陷分析;薄膜成分分析;表面膜层的耐腐蚀性研究;摩擦磨损性能评估;膜基结合力分析;表面硬度测试;表面电阻测量;表面颜色分析;薄膜与基体结合力的试验方法;压痕试验;压痕试验;压痕试验;压痕试验;洛氏压痕法,150Kgf;划痕测试技术;划痕试验过程:;II区:在较高L时,在划痕内部的薄膜中,在压头划过后因弹性恢复引起源于表面的规则的横向裂纹;在增大的L下,薄膜逐渐被压入基体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产生新的横向裂纹,随L继续增大裂纹逐渐变密且方向变得不规则,直至划痕内部薄膜开始出现大片剥离,划痕宽度d明显变宽,摩擦力及塑性变形突然增大;有时还会出现划痕边界处薄膜局部小片剥落的现象。此时的L即薄膜—基体界面附着失效的临界载荷Lc。;III区:在L≥Lc以后,压头与基体直接接触,使基体塑性变形快速增大,声发射强度K和摩擦力F均较大,但无明显继续增大的趋势。 影响Lc的因素: a 、基体硬度 基体硬度(HRC)高,则其屈服强度高,使其塑性流变(塑性变形)小,从而使压头前面的薄膜中的张应力及薄膜剥离或翘起的趋势均减弱,故基体硬度高有利于提高Lc b、基体表面粗糙度Ras 基体Ras 小有利于降低薄膜的表面粗糙度Raf ,使摩擦系数μ降低而提高Lc;同时Ras 小还有利于薄膜生长完善而减小内应力,从而提高Lc。 ;c、薄膜残余内应力 薄膜—基体界面开始失效时,较高的内应力可使薄膜及界面层释放的应变能增大,而使Lc降低。因此,降低薄膜中残余内应力有利于提高Lc。d、薄膜—基体粘附能W W是将薄膜从基体上剥离下来所需的能量,由两种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一致性及界面键合状态决定。因此,提高薄膜和基体材料强度、降低薄膜—基体界面能,均可提高粘附能W,从而提高Lc。;影响压头与薄膜—基体组合体之间的摩擦系数μ主要有下列三个因素: 粘着摩擦μa:由对偶材料之间界面粘着斑的变形和剪断引起; 变形摩擦μd:塑性变形消耗机械能; 犁削摩擦μp:在有切向运动时,表面硬微凸体犁削偶件产生摩擦阻力fp,在划痕试验中起主要作用,μp随Ras的增大而变大;对脆性材料在此期间还将导致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也使μp变大[1]。;划痕测试技术;划痕试验法;划痕试验法;划痕试验法;划痕形貌;PVD TiN(1.4 μm);PVD DLC(3.2 μm);PACVD DLC (3.3 μm);PVD AISI 316 - 10% N (10 μm);Arc-discharge DLC(0.4 μm);PACVD DLC(2 μm);PACVD DLC (3.3 μm);PVD AISI 316 - 10% N;;;影响结合力的因素;压头形貌;压头形貌;;划痕试验法标准;;划痕测试国际标准;膜厚测量;摩擦磨损测试国际标准;国内、国外检测标准的差异;国外划痕实验标准;特殊薄膜系结合力的检测与评价;(图2);;(图3、4);;;;;仪器使用;注 意;仪器简介;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划痕试验:
1.加荷范围: 0.5N-200N自动连续加荷、精度0.5N
2.划痕长度: 2mm-50mm
3.加荷速率: 10N/min-100N/min
4.测量范围: 0.5μm-30μm
5.压 头: 金刚石、锥角120O、尖端半经0.2mm
;;;;;;旋转摩擦:
1.加载范围: 10g-20000g、动态加载、精度0.1g
2.平台转速: 1转/min-3000转/min精度±1转
3.升降高度: 20mm
4.试样厚度: 1mm-10mm片
5.旋转半径: 3mm-10mm
6.压 头: Φ2-6mm钢珠或Φ2-4mm圆柱
7.选购件: 加热炉(温度0-300℃可调);往复摩擦:
1.加载范围: 5N-200N、动态加载, 精度0.5N
2.往复速度: 1mm/min-200mm/min 精度±0.1mm
3.摩擦长度: 5mm-50mm
4.升降高度: 20mm
5.试样厚度: 0.1mm-4mm精度0.01mm
6.压 头: Φ3-6mm钢珠或Φ3-4mm圆柱
7.选购件: 加热炉(温度0-300℃可调);粗糙度试验:
1.试验载荷: 5g-10g
2.试样移动速度: 1mm/s
3.测量范围: 0.5μm-1000μm
4.试样厚度: 1mm-10mm片
5.分 辨 率: 0.1μm
6.试样半径: Φ10-40mm(圆片)或30mm*100mm(片)
7.压 头: 金刚石、锥角120O、尖端半经0.2mm
;弹性模量:
1.加荷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气体分子动理论2.ppt
- 气体分子匀动论.ppt
-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 高中物理竞赛.ppt
- 气体分离装置工艺流程简介-刘兴金.ppt
- 气体动理论(大学物理).ppt
- 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doc
- 气体压强复习.ppt
- 气体实验定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ppt
- 气体吸附理论及应用概论.ppt
- 气体悬浮焙烧炉教材.doc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练习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练习题含答案详解(巩固).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练习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docx
-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课件.ppt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经典例题带答案详解(完整版).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经典例题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docx
- 建筑减隔震工程专用标识技术标准.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经典例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经典例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