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凤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和思考.doc
凤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张新科
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县域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辖10镇2乡100个行政村,人口11万,其中农业人口7.6万。作为一个欠发达山区县,长期以来,农民居住分散,收入较低;农业生产条件差,靠天吃饭;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城乡差别较大。近年来,特别是列为省、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县后,凤县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把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争创全省十强县、建设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为目标,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强力推进“三个百万”工程,着力构建“六个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2009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6.65亿元、增长19.9%;地方财政收入1.88亿元、增长48.9%;农村和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分别为96.6%、85%,城镇化率达到49.7%。县域综合实力首次跨入全省十强县之列。
一、凤县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的成效
1、城乡居民政治待遇在一个公平线。提升农村民主法制水平,实现了城乡选举同票同权,农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得到切实保障。建立完善了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民主监督“三位一体”的农村治理机制,让农民通过自主决策来解决自己的具体问题。不断深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农民拥有与居民一样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公众安全感满意率保持在93%以上。
2、县委、县政府对城乡工作在一个决策线。把统筹城乡发展从一个重大战略转化为一项紧要任务,坚持“城乡一盘棋,工农一条线”的执政理念,将县城、重点镇、中心村三个层次统筹建设,工业、农业、旅游三个产业协调推进,农民、居民两个群体一视同仁,整体规划、整体实施。先后编制了《凤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凤县县城发展规划》、《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留凤关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凤县村庄建设规划》、《生态示范县建设规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型百万吨铅锌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农业八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重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了县域总体规划与镇村规划、产业规划相配套、相衔接、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
3、城乡产业培育在一个平等线。
一是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方向,通过建基地、引龙头、抓大户、打品牌,大力发展生猪、花椒、苹果、蔬菜、特种养殖、干杂果等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花椒留存达到4400万株,苹果留存7万亩,核桃9.9万亩,中药材5.2万亩,蔬菜5.2万亩,生猪饲养量达到20万头,饲养土鸡109万只,梅花鹿存栏1020头,林麝存栏1734只。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花椒通过AA级绿色食品认证,凤州花椒、凤唐苹果成为陕西名牌产品。
二是加快发展生态工业。以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和留凤关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平台,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建设生态型百万吨铅锌产业基地和凤州新型建材工业园,形成了铅锌、黄金、水泥、水电、微晶板材五大产业集群和铅锌黄金尾矿—新型建材—水泥辅料循环经济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余家,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7亿元、增长32.8%。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以工哺农能力,吸纳了5000多名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促进了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三是突破发展旅游三产。充分发挥凤县山水风光的资源优势,大力挖掘羌文化,精心打造了紫柏山、通天河、灵官峡、县城夜景等六大景区,完善旅游六大要素体系建设,游客人数剧增,2009年接待游客1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提前三年实现了年接待百万游客的目标。全县三产从业人员由2006年的不足2000人猛增到1.2万人,4000多农民投身到农家乐、饮食、土特产、手工艺品等商贸行业,全县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就地转化为旅游商品,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4、城乡教育在一个起跑线。加快调整校点布局,全县中小学校由2007年的76所调整为19所,新建、改造校舍4.3万 ㎡,中小学集中供暖、洗浴设施实现全覆盖。实施强师兴教工程,招录104名教师充实到农村教育一线,开展县城学校优秀教师定期到基层巡回讲学活动,高考二本上线率连年攀升。率先在全省启动“蛋奶工程”,对5620名寄宿学生免费提供营养早餐,每周往返车接车送或全额报销车费;给予职业高中学生每人每年1500元学费和生活补贴,对困难家庭大学生提供助学金和贴息贷款,农村与城镇学生基本享受到了同质化教育。
5、城乡医疗保障在一个水平线。全县2所县级医院和11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进行了改建或新建,95%的村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 3个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标准,县医院、县中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5人。建起了三道医保救助防线,新型农村合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