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坚定不移地发展骨科微创技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刘.ppt
坚定不移地发展骨科微创技术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
刘尚礼; 通过运用一些新的特殊设备如内窥镜、计算机、X线、特殊穿刺针、自动拉钩和内固定器材等,以获得一种比传统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而精确率高、效果肯定、术后恢复快为目的新技术和新科学。;
;美国脊柱微创外科学会中国部
—2001年 广州;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成立
—2003.3.28;关节镜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关节镜手术被认为是骨科最早的微创术式。
关节镜可用于膝、髋、肩、肘、腕、踝关节的检查及治疗,且已不限于既往简单的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滑膜切除等简单手术。
1998年,Crockett提倡采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
1974年,第1例全膝置换手术;20世纪90年代后期,Repicci和Erberle微创单髁置换技术,为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奠定了基础。
Repicci, J South Orthop Assoc 1999; Erberle, J knee Surg 2002
; 1993年,Saragaglia 率先进行无需影像资料的膝关节手术导航系统的研
发,并于1997年首次成功用于临床;2004年,全美已有1000多台手术导航
系统投入使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应用于人工髋、肘、踝、肩等关节的置换手
术亦有长足发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刘尚礼、许杰等亦自行研制成功人工髋膝关节
导航系统,目前亦正处于临床实验阶段。; 微创骨折内固定系统(LISS)
经皮微创技术:池永龙、罗从风等进行了经皮骶髂关节内固定、
经皮骶骨骨折内固定和经皮髋臼骨折内固定术等
内镜下微创技术:骨盆前环骨折腔镜引导下复位固定;关节镜下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
导航辅助下的微创技术:2007、2008年,罗从风、周东生等报道
透视导航辅助下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
罗从风,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2008;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
; 内镜辅助下的脊柱微创技术
1. 脊柱内窥镜技术
2. 胸腔镜技术
3. 腹腔镜技术
经皮脊柱微创技术
1. 经皮椎间盘技术
2.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
3. 经皮脊柱固定术
计算机辅助下的脊柱微创技术;脊柱内窥镜技术;脊柱内窥镜技术; 1992年,美国Mathews、Kambin,瑞士Leu侧后方经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窥镜高效高精度手术器械
1996年,Ditsworth 真正的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成功率为91%。
1997年,Yeung研制出第三代脊柱内镜YESS
1998年,北京邹德威开展并推广了YES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08年,周跃等利用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并获
得了良好的效果。
邹德威等 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附80例初步报告)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年第8卷第6期
周跃,王建,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8,2009;吴小程,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内窥镜辅助下颈椎手术;黄东生、李春海等 在METRx内窥镜下进行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和钢板内固定术,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胸腔镜技术;腹腔镜技术;经皮椎间盘技术;1984年法国Deramond等首先利用该技术治疗1例颈2椎体血管瘤患者且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PVP只在法国有零星的报道,且主要用于脊柱血管瘤或转移瘤等的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报道较少。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年至21世纪初,PVP得以普及,PVP广泛的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为国内最早引进该技术的单位”;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以及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的出现
与应用于临床,使椎体成形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04年,刘尚礼等在国内较早地报告了Sky技术治疗74例(87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结果。;经皮脊柱内固定术;计算机辅助下的脊柱微创技术;;
;微创骨科的挑战;微创骨科技术中所用的工具和内植物符合要求?
微创骨科发展的过程,其实亦是微创所需工具和内植物发展的过程!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工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