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调查研究.doc

盐边县“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调查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7 盐边县“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调查研究 ——以桐子林镇纳尔河村为例 张胤红 【论文摘要】2012年盐边县正式被授予全省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称号。在此基础上,盐边县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切入点和总抓手,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培育特色区域农业经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培育工程,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发展绿色精品农业。盐边县桐子林镇纳尔河村就是一个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取得成功的典型——通过大力发展芒果产业,让曾经干旱缺水、靠天吃饭、“穷、散、乱”的纳尔河村如今变成了产村相融、生活富裕、民主建全、安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芒果品牌已经成为我县乃至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名片,国内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纳尔河村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产业现状 经验 问题 对策 2009年,盐边县被确定为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从那以后,盐边县结合县情,确定了以特色水果为主导产业,玉米、烟叶为辅助的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县上制定了优惠政策,创建机制,编制规划,经过三年努力,逐步完成了现代农业基地建设。2012年盐边县正式被授予全省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称号。在此基础上,盐边县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切入点和总抓手,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培育特色区域农业经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培育工程,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发展绿色精品农业。不断优化主要产品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特色水果、现代畜牧、设施蔬菜、现代林业、优质烤烟等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培植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绿色精品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为了更深入了解盐边县“一村一品”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今年初,课题组到盐边县桐子林镇纳尔河村进行了调查: 位于雅砻江畔的盐边县桐子林镇纳尔河村,全村幅员面积28.8平方公里,共有3个村民小组、308户、1278人,仅有农耕地500多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且大部份是坡耕地,主要居住有汉、彝、傈僳三种民族。该村地处雅砻江畔,平均海拔1500多米, 不少山梁高差达200多米,坡度60度以上,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典型的高二半山区,交通闭塞。气候属于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均气温20-21度、年降雨量800毫米左右、年无霜期在300天以上,具有日照长,热量丰富等特点。村民主要以种植苞谷、小麦、水稻为生。到上世纪90年代末,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有半数村民处于贫困状态。从2000年开始,在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该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芒果产业,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14年芒果种植面积达12800余亩,年产优质芒果2300吨,建成了全县第二大的优质晚熟芒生产基地。全村半数以上农户种芒果年收入超1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200元增加到23000多元。现在芒果产业已经成为纳尔河村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曾经干旱缺水、靠天吃饭、“穷、散、乱”的纳尔河村如今变成了产村相融、生活富裕、民主建全、安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芒果品牌已经成为我县乃至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名片,国内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纳尔河村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借鉴和推广。 一、产业发展现状 10多年前的纳尔河村是一个偏远、贫穷的小村庄,“山高、人穷、行路难,村里与外界唯一的通道就只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条件差得很,老百姓都是靠山吃饭,收入低、日子苦,姑娘好嫁、婆娘难讨……”村民如此说。现今的纳尔河举目望去,满目青翠、叶繁林茂,一片片芒果林从路边覆盖到远山,一条条水泥路如玉带般蜿蜒山间,一栋栋小洋楼错落有致,深秋时节,硕果缀满枝头,进出的客商络绎不绝,果林间到处是欢声笑语,洋溢着一派丰收的景象。 目前,纳尔河村已经形成了以种植芒果为主,西瓜、豌豆及早春蔬菜为辅的产业结构,村里现有两家龙头种植企业,成立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2户家庭农场,芒果种植面积达12800亩,其中挂果的有8000亩,主要有吉绿、凯特、红象牙等品种,去年产量2300吨左右,销售收入近1400万元。其主打品种“凯特”是优质的晚熟芒果,果大肉厚、口感香淳,很受消费者亲睐,远销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大城市。为了提高知名度,村上申请注册了“攀枝花”和“二滩”牌芒果商标,其中“攀枝花”牌芒果商标2010年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标志。短短的十多年间,凭借大力发展晚熟芒果这一特色产业,当地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474元,半数以上的农户靠种芒果年收入超10万元,与此同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90%的农户搬进了楼房,家家户户买了汽车,全村涌现出了一大批种植大户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