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砖瓦艺术价值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溱潼砖瓦艺术价值一.doc

水环境造就水文化,也造就了水乡古镇溱潼的民居建筑。千万年以来,江河湖海激荡运作,溱潼地区河网交织,塥垛林立。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溱潼镇还是个面积只0.54平方公里的小岛,流传着“七十二个垛子三十六口井”的说法。大海东去后留下了许多残迹湖,因此这一带的土质为湖相沉积土,粘稠细腻,“雨天像粘糕,晴天像把刀”。这样的泥土是烧制砖瓦的上好材料,而遍布港汊的芦荻苇秆又是烧窑的上好燃料。溱潼砖瓦的生产和古镇民居建设使具备了天然优厚的客观条件。 中国瓦的生产,起源说法多种,大多指向夏桀之世。《古史考》说,“夏世,昆吾氏作屋瓦。”《博物志》:“桀汉,作瓦。”《本草纲目》乌古瓦集解:“李时珍曰:夏桀始以泥坯烧作瓦。”而目前文物考古发掘只能表明,中国最早的瓦发现于陕西周原的西周宫殿遗址,为用在屋脊上的甍瓦。西周中期出现筒瓦、版瓦和瓦当???砖的出土实物则表明为晚五百年的春秋时期。 根据现有资料,溱潼砖瓦的生产约始于汉代,在唐代已相当发达。清嘉庆《东台县志》载有李世民派尉迟恭到海陵用溱潼砖瓦建造城墙府第的传说以及溱潼多次出土唐代井砖的史实。到民国十八年,仅湖西庄就有土窑八十一座。姜堰地区流传着“湖西庄失火——窑烟(谣言)”的歇后语。唐代溱潼因有七座大土窑而名“七星村”、“范马良(用溱潼砖瓦〉独修金山寺”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笔者在1983年曾专门调查过溱潼砖瓦的生产与窑工的生活,写成了《窑工号子》,首发于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扬州歌谣谙语集》,后编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多处传唱演出。 窑工的劳动异常艰辛而细致,要建窑(或修窑)、取泥(或罱泥)、晒泥、搓泥、制坯、晾干、装窑、生火、看火、窨水、出窑。顶风冒雨,夜以继日。烧出的砖头黑里透青、青里泛绿,当地称为“绿豆青”,敲击后有金石之声,当地称为“铴锣(儿)声”。 在繁多的生产环节中,“看火”(追踪观察窑火并加以调节)是最难掌握的关键技术,弄不好,砖瓦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发生窑体损坏的事故。于是,人们便希冀神灵的保佑。中国是个多神的国度,“过头三尺有神明”,烧窑的信奉“火神”也就不足为怪了。据《山海经,海外南经》、《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火神”即“火正”名曰“祝融”。他的弟弟吴回(或名“回禄”)也是火正。溱潼窑工在装窑以后、点火之前就举行“祭窑”活动,祭拜火神或“火德星君”、“太上老君”。火神当指祝融。“火德星君”、“太上老君”则又是道家神仙了。窑工们在窑前设案焚香,燃烛化纸,供上“六只眼”(猪头、公鸡、鲤鱼),口中似诵似唱,祈求之声悠远而苍凉。这使我们想起历史上冶铜炼剑、烧制瓷器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神话故事。为了求得好的结果,烧制者除了寄托神灵外,甚至跳入火中,以身殉职,表现了悲壮的献身精神。 溱潼的砖瓦不但质量上乘,而且种类繁多。以砖为例: 按质量分,质量好的是青砖。在青砖中,根据装窑时位置的不同,分上膛砖(堆在上层的,质量最佳)、中膛砖 (堆在中层的,质量次之)、下膛砖(堆在下层的,又次之)。残次产品为夹心、花白、腰带红、黑头、红头、哑水、“疝气”(灰白色,质地松散)等。 按重量分十料砖(一料为一市斤)、大卡砖(五料半)、二卡砖〔二料半〕、料半砖(一料半)等。 按用途分砌城墙和阶沿用的城砖、做屋脊用的骑马砖(用途类古代的甍砖)、圭砖(有榫卯)、铺地用的罗底砖、对罗砖、圈建水井、厕坑用的刀刹砖(有弧度)、磨檐驳山用的竹城砖、大殿铺地用的大金砖等。 按材质分有泥土砖、琉璃砖(1989年为姜堰建宾馆专门生产过)等。 按尺寸分“八五砖”、“九五砖”、小楼砖等。 还有为特殊用途订做的异形砖:一边薄一边厚的楔形砖、一头有榫一头有卯的子母砖、菱形砖、曲尺形砖、企口砖、空心砖等。 溱砖常见的砖文有蓆文、格文、双钱文、方胜文、印章文、手刻的窑主或窑工的姓氏等。 瓦的品类少一些,有大版瓦、小瓦、筒瓦(做天沟馆用)、“猫头”(即瓦当,檐口蒙椽用)、“滴水”(亦称瓦当,檐口淌水用)、斜口瓦(正屋、厢屋交接处淌水用)等。 溱潼不少人说,原寿圣寺(现已移建)有片“金瓦”平时并无异样,但到端午正午就射出金光。这片神奇的“金瓦”至今还保存在溱潼中学。笔者曾认真考察过。这片瓦的质地和外形与其它瓦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显得格外平整,手感较为平滑细腻。在中国历史上,以金、银、铜、铁、石、竹、土、木、琉璃制瓦都有所记载。溱潼这片泥制“金瓦”可能由于工艺精细,平整滑腻,在端午节日光渐强的条件下,可从一定角度折射光线。于是,神奇的传说便产生了。 由于时代的发展,砖瓦生产日益工厂化,原料、燃料、工艺都有所革新。溱潼的手工砖瓦便日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笔者在参与筹划开发旅游业时,建立了“溱潼砖瓦展览馆”,陈列土法生产的砖、瓦、模具、工具以及砖雕、瓦器等衍生产品;恢复了一座采用传统工艺的小土窑:游客们参观时颇感兴趣。 中国最初的瓦是与陶器共同烧制的,后来逐步有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