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德育方法; 中国古代德育方法
中国古代社会
一个以农立国、以家为本的社会
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
一个贵贱有等、长幼有序的等级社会。
中国古代一直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尽管历代统治者和教育家有着不同的出发点或具体目的 ,但首重德育是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不仅停留于诏诰教喻和理论探索 ,而且也付
诸在不同层面的德育实践中。
; 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教育政策都把德育放在首位,以灌输伦理知识、进行道德训练作为中心任务和主要内容。
古代的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几乎都把道德属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具有道德属性,而其它动物则不具备,所谓人为万物之灵,就是以道德属性为根据而作出的判断。
正因为如此,古代的教育家总是把道德品性的教育看作是培养真正的人的教育,这种道德品性的教育即是人的品格的教育,亦即是
德育。
;“八德”;;;;;;;;;中国古代德育方法 Moral Education;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包括:
自我认识、自我鼓励、自我监督、自我评价
自我改正、自我学习、自我陶冶、自我服务等。
; 反省内求
“慎其独者”
“心斋”、“坐忘”和“虚静”
自我教育 意志锻炼
积善成德
慎言力行或践履躬行
艺术修身;自 我 教 育 方 法一、反省内求; 表现:· “求其放心”:孟子认为人天生有仁、义、礼、智等善良本性,对普通人来说多已丧失,而人们进行自我修养的关键就是要把优良品性找回来。· “反求诸己”:指当自己的道德行为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时便主动到自身寻找原因。· “反身而诚”:用反省自思的形成巩固自己已取得的道德成果。;自 我 教 育 方 法二、“慎其独者”;儒道互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结构的概括。先秦的诸子百家学说后来大部分都衰落了,只有儒家和道家的学说得以广泛流传和发展,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和主体结构。儒道两家学说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互补的文化机制,儒道互补犹如阴与阳、正与负的互动和互补一样,相生相融,相辅相成,奇妙无穷,经久不衰。所以自我修养的方法在儒道之间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
但是,儒家与道家毕竟是不同的。从态度上来说,儒家更注重入世、有为;而道家更侧重于出世、无为,因此两家的自我修养方法在内涵
上还是有差别的。;自 我 教 育 方 法三、“心斋”、“坐忘”和“虚静” ;自 我 教 育 方 法四、意志锻炼;自 我 教 育 方 法五、积善成德;自 我 教 育 方 法六、慎言力行或践履躬行;自 我 教 育 方 法七、艺术修身; 艺术修养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会对一个人的情操、品格、气质以及审美眼光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艺术思维的过程也体现了艺术形式的修身养性作用。;启示: 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忙忙碌碌,经常处在一种焦躁的心理状态中,通过艺术来修身养性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弹奏乐器,绘画,煮茶,可以使人静下心来体味生活、享受生活。;评价;中国古代德育方法 Moral Education;
胎教—德教之初
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 读书识德
监视督察
祭祖敦德
棍棒教育
;家 庭 教 育 方 法一、胎教—德教之初;幼自始教;家 庭 教 育 方 法二、言传身教;家 庭 教 育 方 法三、读书识德;《千字文》原文
〔梁〕 敕员外散骑侍郎 周兴嗣 撰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蒙求》 唐 李翰撰 明万历刻本 ;家训;《朱子家训》部分内容 ;家 庭 教 育 方 法四、监视督察;家 庭 教 育 方 法五、祭祖敦德;戒尺和藤条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法宝。
我国自古有“不打不成人,黄荆棍下出好人” 、“棍下出孝子”的说法。
明清时期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