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2节土壤的形成和发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第2节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一、形成土壤的两个基本作用;;2、生物作用对母质的改造 生物的改造作用也有两个方面:①有机质的加入;②养分元素的富积。腐殖质是一种暗色无定形的胶体物质。;二、土壤剖面及其变化 1、土壤剖面模式;2、土壤剖面的变化 3、土壤的演进 土壤演进指土壤剖面的发育随成土时间进程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土壤发育的四个阶段: 原始阶段:原始母质 幼年阶段:幼年土壤(A-C型土壤) 壮年阶段:成熟土壤(A-B-C型土壤) 老年阶段:老年土壤(局部出现E层);图9.16 土壤发育阶段示意图;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影响土壤的因素有六种,即: 母质因素 生物因素 气候因素 地形因素 时间因素 人为因素;1、母质因素 (1)常见的几种母质类型 土壤母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 残积母质:风化壳保留在原地形成的残积??; 运积母质:在重力、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海积物、湖积物、冰碛物和风积物;;(2)母质与土壤的关系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母质代表土壤的初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才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 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 随着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间性质的差别也愈大; ;(3)母质类型与土壤质地的关系 不同造岩矿物抗风化能力不同 石英白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钠长石角闪石辉石钙长石橄榄石 基性岩母质的土壤质地较细,粉砂、黏粒较多,砂粒较少 酸性岩母质的土壤质地较粗,砂粒较多,粉砂、黏粒较少;土壤矿物组成、化学组成与土壤母质的关系: 基性岩母质的土壤: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深色(暗色)矿物; 酸性岩母质的土壤: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浅色矿物; 基性岩母质:铁、锰、镁、钙含量较高; 酸性岩母质:硅、钠、钾含量较高;;2、生物因素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首先,岩石表面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滋生出苔藓类生物,它们依靠雨水中溶解的微量岩石矿物质得以生长,同时产生大量分泌物对岩石进行化学、生物风化; 随着苔藓类的大量繁殖,生物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岩石表面慢慢地形成了土壤; 最后,一些高等植物在年幼的土壤上逐渐发展起来,形成土体的明显分化。 ; 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土壤。 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和搬运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外,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还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孔隙度和土层排列等。 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3、气候因素 (1)气候对土壤形成的直接影响: 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的影响。 举例: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一年中土壤冻结达几个月之久,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而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间接影响: 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举例: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低温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风化壳逐渐加厚 。;4、地形因素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 举例: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 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举例:在陡峭的山坡上,由于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往往加速疏松地表物质的迁移,所以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而在平坦的地形部位,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水分状况比阴坡差,植被的覆盖度一般是阳坡低于阴坡,从而导致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差异。; 5、时间因素 在适宜的条件下,成土母质首先在生物作用下进入幼年土壤发育阶段,剖面分化为A层和C层,土壤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母质的特征; 随着B层形成和发育,土壤进入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有机质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