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资料
人类面临四大问题; 全球
40个国家
粮食短缺
;《南方都市报》 2008年04月15日
《粮食危机危害猛似瘟疫 全球饥饿地图扩容》
;参与粮食危机问题解决的讨论中,有网民说,“吃素是很好,吃荤也不差,关键是不管吃荤吃素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粮食危机,而真正有效的方法是粮食增产。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获得能量、食物和氧气的根本途径 。; 追根溯源,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够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韭黄;实验原理: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无水乙醇、丙酮等。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可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
实验材料:;(一)提取色素:;(2).过滤:获取绿色滤液;二.准备滤纸条;三、 画滤液细线:细、直、齐、色浓。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着铅笔线均匀地画,待滤液干燥后再画2—3次。;;一、捕获光能的色素;选取新鲜绿色的叶片:使滤液中的色素含量高
无水乙醇:溶解叶片中的色素
迅速充分研磨:防止溶剂挥发,并充分溶解色素
盛放滤液的小试管管口加棉塞:防止溶剂挥发和色素被氧 化
滤纸预先干燥处理:使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快
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防止层析液在滤纸边缘处扩散过快
滤液细线要直、细、齐:使分离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
滤纸细线干燥后重复画2~3次:使分离的色素带清晰,便于观察
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烧杯内的层析液中
;为什么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 )。
A. 色素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已经分层
B. 阳光的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彼此分开
C.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 丙酮使色素溶解并且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
2、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要加入无水乙醇,其目的是( )。
A. 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 使叶片充分研磨
C. 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D. 使叶绿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3、下列关于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
A. 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C. 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 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4、在进行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
A. 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 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 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 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 进行纸层析 —— 制取滤液 —— 在滤纸条上画线 —— 将实验材料研磨
B. 制取滤液 —— 进行纸层析 —— 在滤纸条上画线 —— 取滤液 —— 再画线
C.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 —— 在滤纸条上画线 —— 制取滤液 —— 进行纸层析
D.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 —— 制取滤液 —— 在滤纸条上画线 —— 进行纸层析
;色素的吸收光谱;色素主要吸收的是可见的太阳光;叶绿体中的色素;1、温室栽培蔬菜,采用什么样颜色的玻璃做顶棚更能提高产量:
A 红色 B 蓝紫色
C 绿色 D 无色
2、在做植物试验的暗室里,为了尽量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A 红光灯 B 绿光灯
C 白炽灯 D蓝光灯; 1817年 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当时并不清楚叶绿素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1865年 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时,发现叶绿素并非普遍分布在植物的整个细胞中,而是集中在一个个更小的结构里,后来人们称之为叶绿体。;三、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1)分布;水绵;;;;;;1880年 德国科学家 恩格尔曼;;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选材:水绵具有细长的带状叶绿体,易于观察现象。
好氧细菌的利用,准确显示出氧气产生的部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ECS1571-2024 近现代保护建筑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程.pdf VIP
- 2024道路车辆信息安全工程.docx VIP
- 热力公司(城市供热)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资料汇编(2022-2023).pdf VIP
- 2025年9月6日云南迪庆州直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 2019年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实务案例一建真题及解析.pdf VIP
-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拉拉手,交朋友》教学设计.docx VIP
- 土方挖运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教师调课登记表(模板).pdf VIP
- 小学美术课程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秋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