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9.2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VIP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9.2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9.2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3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主干回顾】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特别提醒】 1.中国近代进步力量对社会习俗的冲击 (1)维新派反对缠足,反对鬼神迷信,反对吸食鸦片,主张断发易服,提倡近代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 (2)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以国家的名义颁布了改易社会风俗的政令,确立了近代新生活礼俗的合法地位。 (3)新文化运动中,批判旧道德、旧礼俗,提倡新道德、新风尚。;2.近现代服饰变化的阶段特征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西服、中山装、新式旗袍等并存于世,体现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和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的趋势。 (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 苏式服装和军装的流行,说明了受政治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衣着朴素,封闭性强。;(3)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冷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即_____、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中西餐并行局面。;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1.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 2.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_________ 的新式住宅。;【特别提醒】 3.近代文明婚礼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婚姻制度,革命派提倡婚姻自由;新一代知识分子,尤其是走向社会的女青年敢于身体力行,冲破封建牢笼。 (2)影响:进一步宣传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妇女解放。;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变革原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 如_________、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_____ _____等。;2.主要表现: (1)近代。 ①婚俗:清末民初,青年男女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 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_________成为时尚。 ②丧礼: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 ③其他:民国后开展了_________、迫令放足等活动。 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_________取代传统的跪 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特别提醒】 4.中国近代社会习俗风尚变革的特点 (1)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 (2)删繁就简、婚姻自主是婚姻礼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3)平等、民主、文明等是社会习俗发展的主要趋势。 (4)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而广大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小。;(2)新中国成立后。 ①婚姻风俗:恋爱自由、_________成为一种时尚。 ②丧葬风俗: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_____改革。;【特别提醒】 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规律 (1)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 (2)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变化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中华民族特色。;【史论要旨】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促使新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2.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向现代渐进的过程,体现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3.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时尚体现出统一性特点,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后,生活时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受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史料探究】 1.近现代社会服饰的变迁 材料 (2013·重庆文综改编)“文化大革命”时期 ……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 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 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 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探究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提示:(1)变化: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 (2)因素: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2.习俗风尚的变革 材料一 (2014·天津文综改编)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探究2:材料中的“洋气”是指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