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璜碑用字现象考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4 《鲜于璜碑》用字现象考论 作者:杨刚 单位:嘉兴学院 摘要:《鲜于璜碑》通体碑文结字严谨有秩,密实方整,气息浑朴含蓄,苍健沉着。用笔以方笔为主,与以圆笔为代表的《曹全碑》、《石门颂》等汉碑迥异,实开方笔隶书之先河,是汉隶中方笔流派中的典型代表。碑文记述了鲜于璜的家族世系、行年事迹和一生官况履历,对研究东汉时期的历史、政治、艺术、文化多有补益,具有极高的文献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东汉丧葬制度、官制制度、书法艺术的活化石。 关键词:鲜于璜;碑刻;书法;用字 《鲜于璜碑》又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刊立于东汉延熹八年,一九七三年五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是目前存世汉碑中的精品之作。是碑高二点四二米,宽零点八三米,厚零点一二米,上锐下方,呈圭状。碑首阳文题刻有“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十字篆书,有青龙、白虎、朱雀等图案。碑身两面阴刻隶书,其中碑阳十七行,满行三十五字,碑阴十五行,满行二十五字,共计八百二十七字。碑文中用字现象颇为驳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通假、讹误、异体、独构、篆隶互参、笔画增损、刊刻失误、有意割裂、同字求变等。今笔者结合同时期的《张迁》、《曹全》、《衡方》、《礼器碑》、《韩仁铭》等碑刻,对《鲜于璜碑》的用字现象考论如下 本文采用的拓本依据为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鲜于璜碑》。 。 通假与讹误 1. 碑阳首行:“汉胶东相之醇曜”。“醇曜”通“焞耀”,即光明显耀之意。《说文解字》“焞,明也” 汉代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有:“初举孝廉,为尚书侍郎,迁太史令,实掌重黎歷纪之度,亦能焞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有汉 。” 宋 章樵《故苑》卷十九,四部丛刊景宋本。 2.碑阳第八行:“声教禁化,猷风之屮”。“ 猷”通“犹”也 。本意为“计谋”,“打算”,“谋划”之意。《尔雅·释言》“猷,若也” 晋 郭璞《尔雅》卷上,四部丛刊景宋本。 。《论语·颜渊》: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三国 何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解经卷第八上,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本。 《山阳太守祝睦后碑》:“化行如风,民应如草。” 《隶释》卷七。 3.碑阳第八行“时依郡乌桓,狂狡畔戾”。 “畔戾”通“叛戾”,“背叛”,“叛离”意。《后汉书·南蛮传·板楯蛮夷》:“愁苦赋役,困罹酷刑,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 汉 班固《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百衲本景宋绍熙刻本。 嵇康 《管蔡论》:“ 管蔡流言,叛戾东都 。” 三国 嵇康《嵇中散集》卷六,四部丛刊景明嘉靖本。 4.碑阳第十三行:“於铄我祖,膺是懿德”。“铄”通“烁”。“铄”本意为“熔化金属”、“消毁”,《周礼·冬官考工记》:“爍金以为刃” 汉 郑玄《周礼疏》附释音周礼注疏卷第三十九,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本。 。此处“铄”当通“烁”,“光亮”、“闪耀”之意,《说文解字》有:“灼爍,光也。” 汉 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碑阳第十四行:“如何夙陨,丁此咎凶”。“陨”通“殒” 。“陨”为“降落”之意。《说文解字》:“从高下也…《易》曰:“有陨自天。”于敏切”  汉 许慎《说文解字》卷十四下,文渊阁四库全???本。 。“殒”即“死”也。此处当通“殒”。 6.碑阴第七行“勋绩著闻,百辽咏虞”。“辽”通“僚”。“辽”意为“广阔”之意,《说文解字》:“远也。从辵尞声。洛萧切”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卷二篇下,清嘉庆二十年经韵楼刻本。 。“虞”即“娱”,表示“安乐”之意也。此二字皆通假。 7.碑阴第八行“皇上憀慄,痛惜欷歔”。“憀慄”通“憭慄”、“憀栗”亦作“憭栗”即“苍凉”、“凄凉”之意。《楚辞·九辩》:“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 宋 朱熹《楚辞集注》卷六,古逸丛书景元本。 汉 应玚 《正情赋》有:“步便旋以永思,情憀栗而伤悲。” 清 陈元龙《历代赋汇》外集卷十五,美丽《正情赋》。 宋 苏轼 《宿望湖楼再和》:“骚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栗。” 宋 苏轼《苏文忠公集》东坡集卷三,明成化本。 8.碑阴第三行“家用平康,父君不”。“” 《唐韻》释“徒朗切,《集韵》待朗切,音荡。”《说文解字》:“放也。”亦作“愓”、“婸”、“荡”。此处当同“豫”。“不豫”即对生病的忌讳之词。《逸周书·祭公》:“我闻祖不豫有加。” 晋 孔晁《汲冢周书》卷八,四部丛刊景明嘉靖二十二年本。 朱右曾 校释:“今言不豫,尊之也。” 唐 杨炯 《伯父东平杨德裔墓志铭》:“因不豫,弥留遗命,以弟之子神毅为后。” 唐 杨炯《杨盈川集》卷九,四部丛刊景明本。 通假字,是中国古文献中的较为常见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