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雷相关以及注意事项
                    防雷相关以及注意事项
防雷,是指通过组成拦截、疏导最后泄放入地的一体化系统方式以防止由直击雷或雷电的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268921 \t _blank 电磁脉冲对建筑物本身或其内部设备造成损害的防护技术。
一、室外防雷
在户外遇到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01110615 \t _blank 雷雨,都应该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雨,如果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躲到山洞中去。据《中国防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室外防雷要注意以下5点:
1、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
2、不要停留在铁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325462 \t _blank 铁路轨道附近。
3、应迅速躲入有防雷保护的建(构)筑物内,或有金属壳体的各种车辆及船舶内。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立即双脚并拢下蹲,头部向前弯曲,降低自己的高度,以减少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785338 \t _blank 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电流经落雷点会沿着地面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此时,行走之中人的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t _blank 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 HYPERLINK /v152778.htm?fromTitle=%E9%98%B2%E9%9B%B7 \l quote1 [1]
4、不要在大树、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36789 \t _blank 电线杆、广告牌、各类铁塔底下避雨。因为此时,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接触大树、电线杆、各类铁塔就仿佛手握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8438757 \t _blank 防雷装置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959976 \t _blank 引下线一样,就很可能会被雷击。
5、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游泳池、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雷雨。
二、防雷接地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5609228 \t _blank 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二是接地,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措施。
1、防雷接地的概念及分类
1、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633979 \t _blank 接地装置是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t _blank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035508 \t _blank 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实践要求要有系统的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而设计的优劣取决于对当地土壤环境的诸多因数的综合考虑。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353820 \t _blank 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因此在对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t _blank 人工接地体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行准确设计。
2、接地体:又称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648014 \t _blank 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体。 接地体做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