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苏洵的第二个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宋仁宗时,与弟弟为苏辙同榜进士,仁宗赞轼、辙兄弟是国家宰相之才,名动京华,苏轼时年21岁。;海南岛东坡书院; (1018~1079年) ,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北宋著名画家、诗人。元丰初年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很受苏轼敬重。 筼筜谷,在洋州,盛产一种叫“筼筜”的竹子。偃竹,仰斜的竹子。;文同墨竹; 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 ,始见于南宋。 中国古代称帝王和贵族男子为君子,后泛称德才兼备的人。 “四君子”是梅、兰、竹、菊的合称。所谓君子,是对人的美称,比喻人格高尚,学识高深,举止文雅。文人画家寄寓感情,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予以人格化。;写 作 背 景 本文属于杂记,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意,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知徐州,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已去世。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文与可在洋州赠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悲恻动人的优秀散文。;朗诵课文;;鹘( hú ) 鸷鸟名。即隼(sǔn)。部分隼属动物的旧称 山上栖鹘。 ——宋·苏轼《石钟山记》 俊鹘抟水禽。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兔起鹘落  tù qǐ hú luò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译文参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竹子开始长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鹘鸟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 ;子由写了篇《墨竹赋》,把它送给与可,说:“丁厨子,是杀牛的,但讲求养生的人从他的行动中悟出了道理;轮匠扁,是造车轮的,但读书人赞成他讲的道理。如今您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子由没有画过画,所以只得到了他的意蕴。象我这样的人,哪里仅仅是得到他的意蕴,并且也得到了他的方法。 ;与可画竹,起初自己并不看重。四方的人们,带着白绢来请他作画的,在他的门口脚与脚互相碰踩。与可讨厌他们,把白绢丢在地上骂道:“我将用这些白绢做袜子!”文人们传道着他的话,作为话柄。等与可从当洋州太守回来,我正任徐州太守。与可把信寄给我说:“近来告诉文人们说:‘我们画墨竹这一流派的人,已传到近在徐州(的苏轼),你们可去求他画。’做袜子的材料会聚集到您那里去了。”;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它的大概意思说:“打算用一段鹅溪绢,画出寒竹万尺长。”我对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必须用绢二百五十匹。知道您是懒得动笔,希望得到这些绢罢了。”与可无话可答,就说:“我的话错了,世上哪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就证实它,回答他的诗说:”世上也有八千尺长的竹,月光洒落空庭照出竹影这么长。”与可笑起来说:“苏先生真会说呀!但二百五十匹绢,我将用它们买些田回家养老啊。”;即把所画的筼筜谷倾斜的竹子送给我,说:“这竹子只有几尺高,但有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还令我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是其中之一。我的诗说:“汉水的高竹贱如蓬草,斧头哪曾放过笋子?估计太守清贫贪馋,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筼筜谷游玩,煮笋晚上吃,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喷饭满桌。;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