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4期)-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 (解析版).docVIP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4期)-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 (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4期)-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 (解析版)

1.(2016届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铜陵一中2016届高三四校联考)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水亭偶成 朱瞻基 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 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 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1)赏析颔联“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5分) (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6分) 【答案】 (1)①上句俯视露湿芳革,鲜花争艳,下句仰观山峰耸峙,白云缭绕。②高低兼具、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清新空灵的山水画面,极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 3 \* GB3 ③表达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悠闲自适的心境。 (2)①清幽。②首联写亭馆临近水流干净无尘,用泉水流入深涧之声清晰可闻来反衬环境的宁静;颔联以露湿花草、白云缭绕写山中景色的清新、淡雅和素净。颈联写群栖的白鹤、茂密的松林和神秘的洞穴,古朴而幽静,尾联直接点出此地清幽人迹罕至。③整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水亭周围环境的清幽秀丽,表达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赏析诗句首先要答出诗句的含义然后从手法上赏析,手法主要从修辞、表现手法、写景的方式、炼字的角度赏析,指明首发后注意分析效果,即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此题注意是写景的顺序、运用的手法、创设的意境额和表达的情感。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眼并结合诗歌分析的题目,注意整首诗是景物描写,诗眼应该是反应景物特征的词语,即“清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每一联是如何体现“清幽”的。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诗眼主要表现在诗歌的景物特征、诗歌的主要情感,诗歌的结构关键等,此题是以景物描写为主诗歌,所以诗眼应该是景物的特征“清幽”,答题时注意“诗眼”是整首诗歌的,所以分析时要联系诗歌的每一联进行分析。 2.(2016届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三上期中)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5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1分)对比的角度不同,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2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暗含讽刺,写出了华清宫主人沉湎于享乐,连冬天来了都不知道又如何得知百姓苦乐。(1分)讽刺了君主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2分)第二首诗通过今昔对比,借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王朝更替令人无奈。(2分)又借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讽刺统治者沉溺声色,荒淫误国。(1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两首诗歌的不同情感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