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注意几点:
(1)电极反应是一种离子反应,遵循书写离子
反应式的一切规则;
(2)负极失电子所得氧化产物、正极得电子
所得还原产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3)两极电极反应式中的电子得失数目(一般)
保持相等。
(4)两极反应相加得到总反应,总反应减去
负极反应得到正极反应、总反应减去正极反应
得到负极反应。 ;
1.电极反应式书写的一般方法
(1)拆分法:
①写出原电池的总反应。
如2Fe3++Cu===2Fe2++Cu2+。
②把总反应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并注明正、负极,并依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及电子得失守恒配平两个半反应:
正极:2Fe3++2e-===2Fe2+,负极:Cu-2e-===Cu2+。; (2)加减法:
①写出总反应。如Li+LiMn2O4===Li2Mn2O4。
②写出其中容易写出的一个半反应(正极或负极)。如Li-e-===Li+(负极)。
③利用总反应与上述的一极反应相减,即得另一个电极的反应式,即LiMn2O4+Li++e-===Li2Mn2O4(正极)。
;①Al作____极, ②Cu作____极
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① Al作____极
② Cu作____极
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为NaCl溶液;大有发展前景的燃料电池
??????? 燃料电池是利用氢气、天然气、甲醇等燃料与氧气或空气进行电化学反应时释放出来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类原电池。目前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近80%,约为火力发电的2倍。这是因为火力发电中放出的废热太多。燃料电池的噪声及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废气污染都接近零;燃料电池发明于19世纪30年代末,经反复试验、改进,到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2.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出电池总反应式。
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与燃料的燃烧反应一致,若产物能和电解质反应则总反应为加和后的反应。
如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为NaOH溶液)的反应式为:
CH4+2O2===CO2+2H2O ①
CO2+2NaOH===Na2CO3+H2O ②
①式+②式得燃料电池总反应式为
CH4+2O2+2NaOH===Na2CO3+3H2O。
第二步:写出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 根据燃料电池的特点,一般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都是O2,电解质溶液不同,其电极反应有所不同,其实,我们只要熟记以下四种情况:
; 第三步:根据电池总反应式和正极反应式写出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电池的总反应式-电池正极反应式=电池负极反应式,注意在将两个反应式相减时,要约去正极的反应物O2。;;[例题2] 今有2H2+O2====2H2O反应,构成燃料电池则负极通的应是______,
正极通的应是_______,
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总反应式:2H2+O2==2H2O;变式一 如把KOH溶液改为稀H2SO4作电解质溶液, 则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总反应式:2H2+O2===2H2O); 变式二 如把H2改为CH4,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电极反应式分别为:电池总反应式:CH4+2O2+2KOH=K2CO3+3H2O;
原电池计算
例1.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它因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普遍重视。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 =LiMnO2。若该电池提供折合0.5mol电子的电量,则消耗正极材料的质量为( )
A. 3.5g B. 7g C.43.5g D.87g; 例2、在由铜片、???片和200m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铜片上放出3.36L(标准状况下)的H2,H2SO4恰好用完,则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Zn的质量为多少?原稀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9.75g ; 0.75mol/L; [例3]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钢结构设计规范》(正文)征求意见稿.doc VIP
- 植物生理学课件(王小菁-第8版)-第十三章-植物对胁迫的应答与适应.pptx VIP
- 《秋季中医养生》PPT课件.pptx
- Ⅱ型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PYX-DHS-BS说明书.doc VIP
- 植物生理学课件(王小菁-第8版)-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pptx VIP
- 中国溶剂油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应用(初级)任务8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安装.ppt VIP
- 2025年中国半乳甘露聚糖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植物生理学课件(王小菁-第8版)-第十章-植物的生长生理.pptx VIP
- 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4《Plants around us》全单元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