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部筋伤教程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赵忠;目录;1、学习重点:梨状肌综合征、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病的诊断及手法治疗。 2、难点:梨状肌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炎的鉴别诊断。;第五章 下肢部筋伤 下肢部筋伤包括髋部筋伤、膝部筋伤及足踝部筋伤三大部分。 第一节 髋部筋伤 髋部筋伤是指髋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受到外来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或持续劳损等原因所致的损伤,以髋部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一、髋部扭挫伤 髋部扭挫伤是指由于碰撞、摔跤或高处坠下,髋关节在过度外展、内收、屈曲、过伸位扭挫致使髋部周围肌肉、韧带的撕裂伤或圆韧带、关节囊水肿,以髋部肿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病因病理】 髋部在剧烈运动时,由于摔跤或高处跌落时扭挫而伤及髋部的肌肉、韧带,造成局部组织的撞击、压迫、撕伤、断裂及局部水肿,产生瘀血阻滞、脉络受损,使髋部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 ;【诊断要点】 (一)主要病史 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 (二)临床表现 1.髋部疼痛、肿胀、青紫瘀斑、功能障碍。 2.患肢呈保护性姿态,如跛行、拖拉步态、骨盆倾斜等。;(三)体征检查 1.腹股沟部有压痛及轻度肿胀,股骨大转子后方有压痛。 2.活动髋关节时出现疼痛加剧,偶有患肢外观变长。 (四)辅助检查 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鉴别诊断】 (一)髋关节结核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为慢性起病,病史长;症见低热,盗汗,消瘦疲乏,食欲减退,血沉加快,患髋功能受限出现屈曲、内收、内旋、畸形,托马斯征阳性;晚期可出现脓肿、窦道。X线片可见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或有死骨出现,常合并病理性髋脱位或畸形。 (二)股骨头骨骺炎 多见于儿童,外伤史常不明显,跛行较明显,局部压痛及肿胀不明显。晚期的X线片可见髋关节及股骨头骨骺部有明显的软骨损害,股骨头变扁。;【辨证治疗】 (一)手法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一侧,在髋部痛点处采用按、揉、滚、弹拨、拔伸等手法并配合髋关节被动活动,以舒筋通络,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或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立于一侧,在病变处用按、揉、滚等手法以舒筋通络,待病情减轻后,再用弹拨手法拨理紧张之筋,以解除软组织痉挛。;(二)药物治疗 1.内服 宜辨证论治,早期活血去瘀,消肿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期舒筋通络,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汤加减;后期补益肝肾壮筋养血汤加减。 2.外用 早期可外敷消瘀止痛药膏,后期患者可用海桐皮汤熏洗。;(三)其他疗法 1.固定疗法 急性期患者应采取卧床休息,一般不用严格的固定。 2.练功疗法 急性期过后即可练习髋部的屈伸运动。 3.针灸疗法 取阿是穴、风市、环跳、承扶等穴,用泻法。 4.封闭疗法 用醋酸泼尼松龙25mg加1%普鲁卡因2ml行痛点封闭。 5.热敷、理疗等。;【预防调护】 伤后宜休息调养,避风寒入侵。;二、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髋部过度内外旋或外展,或感受风寒,使梨状肌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或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坐骨神经,出现臀后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病因病理】 多由大腿内旋,外旋,梨状肌受到过度牵拉,导致梨状肌损伤,出血、炎性水肿,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后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部分患者可因劳损或受凉及梨状肌与坐骨神经关系的变异而引起坐骨神经痛。;(四)辅助检查 X线摄片多无异常表现,可排除髋部骨性病变。 【鉴别诊断】 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坐骨神经炎进行鉴别 【辨证治疗】 本病以手法治疗为主,针灸、封闭等疗法也可酌情选用,若保守疗法无效,可采用手术治疗。;(一)手法治疗 常用梨状肌弹拨法。 1.患者取俯卧位,全身放松,医者立于伤侧,用手掌或前臂先轻后重,按揉患侧臀部数分钟。 2.用拇指或肘尖弹拨梨状肌及周围痛点,以患者耐受为度。 3.双手拇指重叠顺着患侧梨状肌纤维方向进行理顺、按压,反复数次。 4.沿患侧下肢坐骨神经路线用拇指揉、拨、压数遍。; 5.拇指点按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等穴。 6.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立于伤侧,一手握其踝部,另一手扶膝部,将伤肢用力屈曲、内收、内旋、伸直下肢。 7.仰卧位屈伸牵拉伤肢数次。 8.最后医者双手握住患肢踝部牵抖下肢而结束手法治疗。;(二)药物治疗 1.内服 一般可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湿热阻络型等。气滞血瘀型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寒湿痹阻型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散寒除湿,祛风通络。湿热阻络型可用二妙散加减,以除湿清热。 2.外用 用麝香止痛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