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控制测量 ;二等三角测量——两种布网方案
① 纵横锁系布网
纵横交叉两条二等基本锁,平均边长20~25km
二等锁环分成四个大致相等部分由二等补充网填充
②全面布网
一等锁环内布设全面二等三角网,平均边长13km
国家一、二等网——统称为天文大地网
天文大地网布设时间——1951~1961年
1975年修补测工作全部结束
三、四等三角网为在二等三角网内进一步加密;;青藏高原导线;;城市或厂矿区,在国家等级控制点基础上
布设不同等级城市平面控制网
供地形测图和测设建、构筑物用
可以采用三角网、边角网、导线网。主要技术参数如下:;;;(2) 高程控制测量
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全国范围,按国家统一规范测定高程水准点构成网
水准点上设有固定标志,以便长期保存
国家水准网按逐级控制、分级布设原则
分——一、二、三、四等
一等水准——国家高程控制骨干
沿地质构造稳定和坡度平缓交通线布满全国构成网
二等水准——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
沿铁路、公路和河流布设
二等水准环线布设在一等水准环内;;;;控制测量中,测量边、角、高程的具体外业方法前面几章已经讲述,接下来主要介绍内业计算。
高程控制测量均采用导线(闭合、附合、支导线)网,其平差和计算前面已经讲述完毕。
下面详细分析平面控制网的平面坐标计算及平差
1)平面坐标推算的基本公式
2)导线(闭合、附合、支导线)网坐标的推算及平差,其中支导线没有检核条件,不做平差要求,坐标推算按 1)进行,因此略去
3)在已知控制网上加密控制点的方法常采用交会定点法,包括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后方交会。
4)三角控制网的坐标推算和平差过程比较复杂,一般采用相应软件计算,本课程不做为教学要求
;§7.2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推算(基本公式)
新布设平面控制网
需已知一条边方位角确定控制网方向——定向
需已知一点平面坐标确定控制网位置——定位;(1) 由A,B两点的已知坐标计算坐标方位角αAB
边长A→B的坐标增量——
水平距离——
讨论由ΔxAB,ΔyAB计算坐标方位角αAB前
先引入象限角RAB的概念 ;高斯坐标系中,边长AB的象限角RAB定义为:
从+x轴或-x轴顺时针或逆时针
旋转至直线AB的水平角度(0°~±90°)
反正切函数计算RAB
ΔyAB与ΔxAB符号相同时,RAB0
边长方向位于Ⅰ、Ⅲ象限
ΔyAB与ΔxAB符号相反时,RAB 0
边长方向位于Ⅱ、Ⅳ象限
具体所在象限
由边长坐标增量ΔxAB,ΔyAB的正负判断;;(2) 由αAB推算αBC
坐标方位角推算方向——A→B→C
B点安置经纬仪观测水平角β左
角度方程——αAB-αBC=180°-β左
β右=360°-β左
解方程——αBC=αAB +β左-180°
αBC=αAB-β右+180°
简称——左加右减;具体计算时:方位角取值范围——0~360°
αBC=αAB +β左±180°;αBC=αAB-β右±180°
“±”取法——αAB +β左或αAB-β右>180°取“-”
αAB +β左或αAB-β右<180°取“+”
例如:
αBC=135°27′53″+100°47′53″-180°
=56°15′46″ ;(3) 根据坐标方位角αBC与水平距离DBC计算C点坐标
计算公式——
xC= xB+DBCcos αBC,yC=yB+DBCsinαBC
xC=1188.043+66.085×cos56°15′46″=1224.746m
yC=1377.210+66.085×sin56°15′46″=1432.166m ;§7.3 导线测量
(1) 导线的布设
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构成折线——导线
控制点——导线点
导线测量——测导线边平距,相邻导线边水平角
起算数据→各边方位角,求出导线点平面坐标
水平角——经纬仪测量
边长——光电测距仪或钢尺丈量
也可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角与边长
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的常用方法
地物分布复杂建筑区,视线障碍多隐蔽区和带状区
布设形式——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导线布设形式;1) 闭合导线
起讫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
从高级控制点A,AB方向出发
经1,2,3,4点,返回起点A,形成闭合多边形
3个检核条件——1个多边形内角和条件;2个坐标增量条件
2) 附合导线
两个已知点间的导线
从高级点B、已知方向AB出发,经5,6,7,8点
附合到另一高级点C和已知方向CD
3个检核条件——1个坐标方位角条件;2个坐标增量条件;3) 支导线
由已知点C和已知方向CD出发
延伸出去的导线C,9,10
支导线只有必要起算数据,无检核条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