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17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的控制预防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及其预防;1. 8日,广州番禺区沙圹村6人自行加工进食河豚鱼引起的食物中毒,2人死亡。
2. 9日中山市嘉华电子有限公司86名员工食堂进食含冷藏鱼类,造成集体高组胺食物中毒事故。
3. 15日中山大学北校区第一学生食堂常温存放熟食,造成细菌污染,致199名学生食物中毒。
4. 18日惠州艺园学校97名学生因进食农药污染的蔬菜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5. 20日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龙狮村106人进食老鼠药污染的牛肉造成食物中毒。
6. 22日东莞市黄江镇裕元花园酒店63人进食受污染的蛋糕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主要原因何在
(一)食品加工和保存不当。不正确的食品加工或保存方式,导致食物被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包括食品未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某些食物中的致病因素未被彻底灭活等是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二)一些消费者缺乏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和鉴别有毒动植物的能力,自我保护意识较弱。2003年,因误食或食用毒蕈、河豚鱼、蟾蜍等有毒动植物,引起的中毒与2002年相比增长幅度明显,特别是毒蕈引起的中毒已升至中毒致死原因第二位。
(三)投毒或误食化学性有毒物质。2003年因投毒导致的中毒事件起数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多,是引起中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投毒的物质主要是剧毒急性鼠药(大多数为毒鼠强),成为中毒致死原因的第一位。2003年全国共报告重大剧毒鼠药中毒75起,1316人中毒,121人死亡,病死率为9.2%。
(四)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能力薄弱。
;一、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
概念: 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基本要素:
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病原物是食物中的病原因子
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或感染性表现 ;病原物:;1. 生物性病原物; 二、食物中毒;2. 中毒食品; 3. 发病特点:;急性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二)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三) 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
指因摄入细菌性中毒食品(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一、概述;(二) 病因;(三) 发病机制; 二. 沙门菌食物中毒;(二) 流行病特点;(三) 发病机制;沙门菌食物中毒机制 ;(三)、临床特征 ;(四) 诊断和治疗;(五) 预防; 三. 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二) 流行病学;(三) 中毒机制及临床表现;2. 感染型中毒
(1) 侵袭性大肠杆菌
机制:侵袭结肠粘膜----炎性反应和溃疡
表现:血性腹泻,发热(类似痢疾)
(2)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机制:侵袭小肠粘膜----炎性反应
表现:水样腹泻,腹痛
;(四) 诊断及治疗; 四.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二) 流行病学特点;(三)、中毒机制 ;(四) 临床表现
以呕吐为主要症状
恶心,剧烈而频繁的呕吐
水样便腹泻潜伏期2~4小时(1~6小时)
体温一般正常或稍高。
病程短, 1~2天内恢复
; (五) 诊断与治疗; 五.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二) 流行病学特点;(三)、中毒机制 ;(三) 发病机制;(四) 临床表现;(五) 诊断及治疗; 六、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二) 流行病学特点;(三)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四) 诊断与治疗;七、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 七、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二) 流行病学;(三) 发病机制; (四) 临床表现;(五) 诊断与治疗; 八.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二) 流行病学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治疗原则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原则;
细菌繁殖:温度20~40℃ ,水分、营养;
预防措施:
低温储存;食品加盐10%控制部分细菌繁殖;;10个小时后;???????? ;3. 怎样解释这一切呢?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永远不会生出细菌的。问题是出在空气上。;食物中毒 4.预防;
健康
安全;;;中毒机制
赤霉病变的有毒成分:
①雪腐镰刀菌烯醇 是镰刀菌产生和霉菌代谢产物,
②镰刀菌烯酮-X 都属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③T2毒素
上述三种毒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引起呕吐。
(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水沸腾了》说课稿.pdf VIP
- 2019一级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水利工程)》真题带答案与解析.doc VIP
- 学会与父母沟通kt_,.ppt VIP
- 脑出血的分子生物学机制.pptx VIP
- 电除颤操作流程-电除颤操作流程.ppt VIP
- 医疗器械委托生产生产放行和上市放行管理制度.docx VIP
- 紫日电气ZVF9V变频器使用手册.docx
- 物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大物流时代系列研究(三),公路港到网络货运平台,传化与满帮为例,探讨我国公路整车物流最优解(202108).pdf VIP
- 新教材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 知识点考点汇总及解题方法提炼.pdf VIP
- 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 第三章 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