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课件

语 文; 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丁肇中(1936~),美国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 故大学之道,必以格物致知为先,而于天下之理,天下之书,无不博学审问谨思明辨以求造其义理之极。 ——朱熹;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 致知: 正心: 修身: 齐家: 抽象: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阅读课文,概括“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大多数人缺少完成一个成功的实验所需要的眼光、勇气和毅力。;2. 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继续支配中国一些读书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传统儒家“格物”以“致知”的途径是: (2)这样做的依据是: (3)继续支配中国一些学生的表现是: ;3.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用课文原话回答。); 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讨论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