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1.产自中国的药?;紫 杉;2.天然药?;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使的药物称中药。;l??????? 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即:用此理论指导中药采集、炮制、制剂,并说明其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其认识与应用必须强调的是以中药理论为基础,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l??????? 中药的来源
——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l??????? 中药学的概念:
——指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集、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之为“本草”。故“本草学”又称为“中药学”。
一、?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中药的产生与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它的认识与发展可概括为:植物——动物(肉类、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内脏)——矿物——发酵(酒)“百药之长”。从历史阶段概述之: ;历史源远流长;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后220);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宋代(公元960——1279年);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金元时代没有出现一种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著,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它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十七世纪末传授海外,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缪希雍·《炮炙大法》是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
;清——民国——现代;中药炮制的四个目的
1、洁净药材,矫味、矫臭。(麻黄、根、炒僵蚕)
2、增强药物功效(蜜紫苑、酒红花)
3、降低不良反应(姜半夏、醋甘遂、巴豆霜)
4、改变药性(地黄-熟地黄 生首乌-制首乌);四气;(一)四气
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指出了应用四气理论指导临床的用药原则。具体来说,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多属凉性或寒性;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
寒与凉、温与热之间具有程度上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作用平和的药物谓之平性药。
;(二)五味
所谓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应,更重要的是对药物性能的高度概括。
;1.辛 “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
2.甘 “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调和、缓急作用。
3.酸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4.苦“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
5.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
; 此外还有淡味药,即无明显味道。“淡”则“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涩”与“酸”味药作用相似,大多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
;(三)升降浮沉
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向性。
升,即上升提举;
降,即下达降逆;
浮,即向外发散;
沉,即向内收敛;(四)归经
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作用明显,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
引经药--一些不但能自入某经,而且还能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称引经药。
;(四)归经
徐灵胎云:“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肺经病变—――喘、咳等证
肝经病变—――胁痛、抽搐
心经病变—――神昏、心悸;临
床
观
察;“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五)中药毒性
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现代则认为药物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五)中药毒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