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是非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貳、是非題.doc

PAGE  PAGE - 10 - 95上「健康心理學」期中廣播課業複習 朱嘉麗老師整理 以下內容是整理自廣播教學2~16講「自我評量」,期中考範圍:1章~5章1節,考試題型:選擇題50分、是非題50分。 ★第1章 健康心理學的基本概念(2~4講) 【健康心理學的背景】 1.「健康與疾病模式」的最早發展階段是「心身醫學」。(×,p4) 2.「生物醫學模式」主張:疾病源自於外物的入侵。(○,p4) 3.健康心理學主張:心靈、肉體二元論。(×,p5) 4.引導健康心理學發展的第1個因素是「疾病型態的改變」。(○,p7-9) 【健康心理學的涵義】 1.「健康」和「疾病」是兩個獨立的概念。(×,p10) 2.「心理歷程」是指行為背後的內在動力。(○,p11) 3.「健康促進與維持」是健康心理學的範疇。(○,p11~12) 4.「評估疾病原因的生理角色」是健康心理學的功能。(×,p12~13) 5.「預測不健康行為」是健康心理學的功能。(○,p12~13) 6.「預測健康行為」是健康心理學的功能。(×,p12~13) 【健康心理學的發展取向與趨勢】 1.健康心理學最普遍的發展模式是Engel的「生物醫學模式」。(×,p14) 2.「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主張「心靈和肉體合一論」。(○,p14) 3.「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主張人們不必為健康和疾病負責。(×,p15) 4.「群己關係」屬於「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心理因素」。(×,p16) 5.「面對疾病型態的改變」是健康心理學的趨勢。(○,p17-19) ★第2章 健康與疾病的生理基礎(5~7講) 【神經與內分泌系統】 1.影響人類健康最重要的生理基礎是「神經系統」。(○,p24) 2.「小腦」主要在控制人們的感覺、運動和學習。(×,p29) 3.「腦幹」的功能是傳送訊息來往腦及身體之間。(×,p30) 4.「內分泌系統」主要在管理和支配新陳代謝。(○,p32) 5.「腦下垂體」是最重要的腺體,又稱為「萬能腺體」。(○,p33) (33頁、204~205頁圖7-2) 「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中心軸線(HPA軸) 刺 激 發生緊急情況 下視丘 【感覺器官】 【親皮質釋放因子】 ↓ 腦垂體 ↓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ACTH) ↓ 釋放 腎上腺 許多荷爾蒙 ↓ 皮質醇、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 【呼吸、消化與生殖系統】 1.「黏液纖毛的電扶梯作用」是「消化系統」的功能之一。(×,p36) 2.「消化系統」強調食物的吸收,而忽略廢棄物的排出。(×,p37) 3.「血友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p52) 【心臟血管與免疫系統】 1.「氧和養分」靠「神經系統」輸送到身體各個組織。(×,p24) 2.「膽固醇」是血液的「成形元素」之一。(×,p43) 3.「紅血球」的功能是運送「氧氣」到身體的各個細胞。(○,p43) 4.因有「免疫系統」的保護,人比較不易染病。(○,p24) ★第3章 健康行為與相關理論(8~11講) 【健康促進與健康行為】 ■1.試述「健康促進」(61頁)與「健康行為」(62頁)的定義? 答:世界衛生組織在1984年的渥太華憲章中,廣義的將「健康促進」定義為:「讓人們能夠強化其掌控並增進自身健康的過程」。簡單的說,「健康促進」就是促使民眾過更健康的生活並從事有益健康的活動,訴求的對象是健康的人,建議採取的是有益健康的行為,相較於疾病預防的角度是更為積極的觀點。 所謂「健康行為」(health behavior),是指人們為增進或維持個人健康所採取的行為,又可分為: (1)「健康促進行為」:包括規律運動、預防注射、良好飲食與睡眠習慣等。 (2)「健康危害行為」:指的是吸菸、酒癮、嚼食檳榔等有害的健康行為。 ■2.試述那7種「良好的健康習慣」與健康密切相關? (63頁) 答:Belloc Breslow(1972)進行了一項相當經典的研究,他們訪問近7,000人並加以追蹤,發現保有越多良好健康習慣者,其日後罹患的疾病與失能愈少,死亡率也較低,因此確認出「7種重要的良好健康習慣」,分別是: (1)每晚有7~8小時的睡眠。 (2)不抽菸。 (3)每天早上吃早餐。 (4)每天喝不超過1或2杯含酒精飲料。 (5)規律運動。 (6)正餐間不吃零食。 (7)體重過重不超過10%。 台灣民眾常見的不當生活習慣:(63頁) 1.運動不足且肥胖者多 2.意外事故死亡率高 3.民眾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盛行 4.學童的齲齒與近視問題嚴重 ■3.試述那些因素會影響民眾是否實行健康行為?其「內容」為何? (64~66頁;提醒:不能只讀標題,「內容」才是測驗題的最愛) 答: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