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4(江苏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VIP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4(江苏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4(江苏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PAGE  绝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等许多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 ) A.刑法严酷,宗法制瓦解 B.宗法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C.血缘关系决定宗法等级 D.法律上出现公开的不平等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认为:“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知之何”。为解决“前此选举”所带来的弊端,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出的举措是( )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知之何”可以看出之前的选官制度具有地方官员选拔官吏徇私舞弊的弊端,为了公平公正隋唐时期实行了科举制,故本题答案选C项。A、B项是具有材料中所说的弊端,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选官制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3.吴江县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nia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商品经济促进古代的城镇化 B.明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 【答案】A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的特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与城镇化发展 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谈到: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常常是通过知识和思想的阐释来进行的。下列材料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有 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②“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宋史﹒富弼传》) ③“凡日蚀,人君皆当戒惧修德,以消其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 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关键。①是从君民关系的角度限制君权,②③是从君主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角度限制君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是他并没有提出要限制君权,故④错误,排除有④的选项,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新思想表现 5. 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中 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川,西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中华民国领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国民政府有收复东北等失地的决心 B.从侧面反映当时国民政府对《马关条约》的态度 C.表明国民政府要维持国家领土完整,争取抗战胜利 D.国民大会是当时名义上的全国最高立法机关 【答案】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背景 6. “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三权鼎立是治国之本 C.以儒学作为变法指导思想 D.传统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得知该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所以选D。A项错在照搬,B项不符合材料。C项说法片面,除了儒家思想还借鉴西方的政治思想。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