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维深度绝非一道好题的唯一标准——与王生老师商榷
江苏师范大学 薛伟强
王生老师在高中一线教学的同时,多年来一直热心高考命题研究,成果丰硕,难能可贵。近期,王老师在《历史教学》连载《一道好题的标准之一、之二、之三》(以下引用时简称标准一、标准二、标准三)系列,分别从试题的情境、内容和设问三方面诠释了其心目中一道好题的标准,不少观点数年前其便早已论及,显是长期研究的总结提升。试题的情境、内容和设问实际上是有机统一、无法割裂的,王老师三文的核心观点也是统一的,即一道好题要“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深刻揭示出历史事件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提升历史理解能力;要能够自然而然地激发出学生的新见解和深思考;要使学生通过鉴别、考证、分析、综合、抽象、比较等思维过程,提升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与创造性”。文中分析了大量的高考真题加以佐证,以“反面”居多。作者反复强调和论证,自主命题省份试卷中“直接或间接复现教材内容”的高考题目“思维层次低下,甚至毫无思维含量”,这样的试题没有意义,“其导向自然是错误的”,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会将课改引入歧途”。高考命题须有思维的力度,笔者大致同意,但如果加以极端化,并以此完全否定和排斥“直接或间接复现教材内容”的高考题,笔者绝对不敢苟同。王老师在以高考真题佐证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瑕疵和错误。笔者不揣浅陋,一并草文商榷。
一
高考在本质上属于教育和心理测量,它是一门理论和技术要求都很高的科学。
记忆“作为人的思维乃至整个心理活动过程的基础,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心理现象之一”黄光杨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12页。
,也是人类活动取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由心理学研究而言,对于智力与能力的构成,凯勒、瑟斯顿和吉尔福特于20世纪30、40、50年代分别提出了五因素说、七因素说及三维结构模式,其中都明确包含了记忆因素。此后皮亚杰、加德纳等提出了很多创新理论,虽未明确有记忆能力,但其做为智能的重要基础是无法否认的。故林崇德先生认为在中小学教学中所说的能力,主要是指智力。智力应由“思维、感知、记忆、想象、言语和操作技能”组成。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35页。
既然记忆是中学生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在教学与评价中包含记忆的知识和能力便属自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历史的知识目标,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很显然,进一步认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包含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课标对于历史知识可谓非常重视,故一直以来,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中都明确包含“考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是考察历史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基础。
从测量评价学来看,评判一套(份)试卷质量优劣的标准,主要有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四个相互关联的指标,它们是由试卷内所有题目综合决定的。深度思维绝非一道好题的唯一标准,一道好题也绝不等于一套好题,一份好试卷需要科学缜密的整体设计和精心打磨。即使是一般人最为看重的难度,亦是如此。一般认为,大规模考试试题的绝对难度系数宜在0.40—0.70区间。我国考试专家王后雄认为,历史科总体难度应控制在0.55—0.65之间,容易题、中难题、高难题的比例宜为3:5:2。王后雄、陈银洲:《新课程下高考历史考试评价标准及试卷结构技术指标构想》,《历史教学》2008年第7期。
按照该比例,新课标文综历史卷选择题应有3—4道容易题,上海、江苏、海南等历史单考卷选择题应有6—10道容易题,主观题也应有相应比例。既然是低难度题,则思维力度要浅,直接或间接再认、再现教材内容自然是最佳选择。
由上可见,无论是基于心理学、测量学理论,还是依据课标和考纲,“直接或间接复现教材内容”的高考题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份试卷如果只有王老师最爱的深度思维题,缺乏中等难度题以及低思维题的合理搭配,试卷总体难度便会高得惊人,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也无从谈起,绝对不可能生成一套好题。只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低思维层次的高考题并没有“显而易见的”危害,也绝不会“将课改引入歧途”。一些自主命题省份试卷充分利用了容易题,有效地降低了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历史高考题难度,使之回归正常区间,受到广大师生的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