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听那冷雨;教学目标;作者简介;;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我一直有一个说法:一个中国人,如果他一直墨守传统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孝子;如果说他一直向西方取经而不回来,那他就变成了一个浪子。孝子当然不会发扬光大,而浪子则一去不回头。往往是回头的浪子才能成气候,因为他能够融贯中外,吸收外来的营养,又能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余光中
;余光中是闽南人,因恋母乡常州,亦自命江南人。抗战时在四川读中学,感情上亦自觉为蜀人。自谓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
——右手写诗,故诗作最丰,约六百余首。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走向的缩影,即先西化后回归。其诗常常洋溢着对祖国的呼唤和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追缅怀念之情,“乡愁”式的中国情结是余诗的一大主题。;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左手写散文。
其散文被称为“诗化了的散文”。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它独特的散文路径。
常常思想驰骋千里和句式变化多端 ,注重散文的容量和弹性,追求汉语自身的精致、准确与神韵。
;?? 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厦门去香港,1950年到台湾,本文创作于1974年,正如文章中所说,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几十年来,余光中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无论散文还是诗歌,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出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品,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喝茶》之于周作人一样,文章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本文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通过那蒙蒙细雨来凸现自己的思国爱国感喟生命之情思。;;第一部分(1-4) :写雨季引起“他”对祖国故土浓郁的牵挂和坚定的信念。
第二部分(5-9) :写嗅雨,观雨,听雨,从多方面表达因离开祖国而引起的人生感悟。
第三部分(10-15) :回到台北的现实,续写听雨,表达因时光、青春流逝而引起的凄冷感悟。; 读第1段,思考:;2.“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黑白片的味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从安东尼奥那里来的”?
——比喻,通感。“黑白片的味道”比喻环境的单调乏味。作者写此文时,正是大陆的文革后期,安东尼奥尼当时拍了一部反映中国现实的纪录片,调子很灰暗。作者由此表达了对当时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担忧。;读第2段,思考
1.“只是杏花春雨不再,牧童遥指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这是间接引用,糅合了四位诗人诗句中的意境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元)虞集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唐)王维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宋)陆游
;读第3段,思考:
1.“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有什么含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