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有机化学1答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反应与合成 ;一. 取代基效应;1.1 诱导效应对有机反应的影响 ;3)影响反应速率;②水合物稳定性 乙醛的水合反应是可逆的,水化物不稳定,只存在于稀水溶液中。 三氯乙醛的水合则较易,能生成稳定的水合物,并能离析和长期存在:三氯甲基强烈的-I效应;水合三氯乙醛所形成氢键。 ;1.2. 共轭效应 (Conjugative effect)对反应的影响 ;1.?2.2 影响酸碱性 p-π共轭增大了羧酸分子中O-H键的极性,使氢容易离解,且形成的羧基负离子共轭效应增强,更稳定。 醇一般为中性,苯酚由于p-π共轭有一定的酸性。 ? ? 硝基的共轭和诱导强吸电子作用增强三硝基苯酚酸性 ;1.2.3 影响中间体稳定性和反应方向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C=O与C=C共轭,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如丙烯醛与HCN主要发生1,4-加成。;1.3 超共轭效应对反应的影响 ; C-Hσ键与 p轨道的超共轭可影响正碳离子和自由基的稳定 烷基碳正离子稳定性顺序 3°2°1°CH3+ 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 3°2°1°CH3 . 烷基超共轭效应的强弱,由烷基中与不饱和键处于共轭状态的C—H键的数目而定,随σC —H键数目增多,超共轭效应增强。;二、空间效应和场效应;化合物(1)比(2)的酸性弱,也只能由场效应解释。 ? ? ? (1) (2) 场效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作用越小。;顺、反丁烯二酸第一酸式电离常数和第二酸式电离常数的明显差异。 ? ? ? pKa1 3.03 1.92 pKa2 4.34 6.59 由于羧基吸电的场效应,使顺式丁烯二酸的酸性比反式高,但在第二次电离时,却由于 -COO-负离子供电的场效应,使顺式的酸性低于反式。如果单从诱导效应考虑,两者应没有区别。 ;分子中原子间相互影响并不完全归结为电子效应,有些则是与原子(或基团)的大小和形状有关,这种通过空间因素所体现的原子之间的相互影响通常称为空间效应(steric effects)。 (Ⅰ) (Ⅱ) pKa=7.16 pKa=8.24 ; 联苯的邻位有较大的取代基时,常常因空间效应的干扰而使σ键的自由旋转受阻,呈现了对映异构现象。 6,6?-二硝基-2,2?-联苯二甲酸的对映异构体 ;三、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具有芳香性的是 2 和5 。 ;;1964年,合成大师Woodward提出了利用化合物A (C10H10)作为前体合成一种特殊的化合物B(C10H6)。化合物A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数目比为6:3:1;化合物B分子中所有氢的化学环境相同,B在质谱仪中的自由区场中寿命约为1微秒,在常温下不能分离得到。三十年后化学家们终于由A合成了第一个碗形芳香二价阴离子C,[C10H6]2-。化合物C中六个氢的化学环境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化合物A转化为C的过程如下: 写出A、B、C结构式 , B有无芳香性?为何?;B不具有芳香性。 不符合4n + 2规则。 ;四、酸碱性;多数情况下,不饱和羧酸或芳酸比相应的饱和羧酸的酸性强。随sp、sp 、sp 杂化轨道中s成分增加,吸电子能力增强。 —I效应:—C≡CR>—CR=CR >—CR2 乙烯基、乙炔基或芳基连接在饱和碳原子上,表现为吸电子基,使其酸性增强:;邻位取代基排???羧基,使它偏离苯环平面。削弱了苯环π键电子云向羧基偏移,使羧基氢易离解。取代基体积越大,影响越大。 邻硝基苯甲酸离解后,带负电荷的氧与硝基中显正电性的氮在空间相互作用,使羧酸负离子更稳定,比间或对位硝基苯甲酸强。 硝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使苯环上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羧基氢的离解,其邻位所受的影响较间位和对位大。 间和对位的诱导效应很弱,对位有共轭效应而间位无共轭效应。 ;(3)分子内氢键也能使羧酸的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