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和电视显示原理精心整理的讲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ppt

视觉和电视显示原理精心整理的讲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视觉和电视显示原理;2.1 人眼的生理特性;人眼的构造;锥体细胞:分布于视网膜中央,为明视觉器官,能分辨颜色和辨别细节,具有较高的视觉灵敏性。 杆体细胞:多分布于视网膜边缘,为暗视觉器官,对颜色和精细物像无分辨能力。 夜间与白天活动动物眼睛感光细胞的区别。;简化眼;人眼的视角;F; 人眼对不同波长(或颜色)的光波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即使接收到相同的辐射通量,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眼的感觉也不一样。如正常人眼对黄绿光最敏感,红光和紫光较差,而对红外和紫外则无反应。;400;暗适应:从亮到暗的适应过程,需10~20秒时间。 明适应:从暗到亮的适应过程,需1~2秒时间。 适应过程眼睛的变化:杆体细胞(视紫红质)、瞳孔的变化; ; ; ;2.2 光度学;二、光通量;三、发光强度;四、照度;五、亮度;名称;2.3 色度学概要; ;颜色(彩色)的三个基本特性;彩色三要素; ; ; ; ;加法混色;减法混色;(1)色度坐标系 CIE-RGB计色系统 该系统规定:波长为700nm,光通量为1lm的红光作为一个红基色单位(或称单位量),用[R]表示;把波长为546.1nm,光通量为4.5907lm的绿光作为一个绿基色单位,用[G]表示。把波长为435.8nm,光通量为0.0601lm的瓦蓝光作为一个蓝基色单位,用[B]表示。 ; 比色计的读数将按基色单位[R]、[G]、[B]进行刻度,而不按辐射功率或者光通量刻度。任一彩色F总可以通过下列配色方程配出: F=R(R)+G(G)+B(B) =m[r(R)+g(G)+b(B)] 其中:R(R)、G(G)、B(B)称谓F的三色分量;R、G、B为三色系数;m为色模;r、g、b为色度坐标或相对色系数,分别代表F所用三基色总量为1时所需的各基色量的数值,且: r+g+b=1 ; CIE-XYZ标准计色系统 设XYZ的三基色单位是(X)、(Y)、(Z),则任一彩色的配色方程为: 式中,X、Y、Z称为三色系数; X(X)、Y(Y)、Z(Z)称谓F的三色分量;x、y、z称谓色度坐标或相对色系数 x+y+z=1 ; x,y,z与r,g,b之间的转化公式: ;Date;国际照委会制定的CIE1931色度图如附图31。色度图中的弧形曲线上的各点是光谱上的各种颜色即光谱轨迹,是光谱各种颜色的色度坐标。红色波段在图的右下部,绿色波段在左上角,蓝紫色波段在图的左下部。图下方的直线部分,即连接400nm和700nm的直线,是光谱上所没有的、由紫到红的系列。靠近图中心的C是白色,相当于中午阳光的光色,其色度坐标为X=0.3101,Y=0.3162。 ;CIE色度图的用途;在实际应用中,如彩色电视、彩色摄影(乳胶处理)或其它颜色复现系统都需要选择适当的红(R)、绿(G)、蓝(B)三基色,用来复现白色和各种颜色,所选定的(R)、(G)、(B)在色度图上的位置形成一个三角形。应使(R)、(G)、(B)三角形尽量能包括较大面积,同时(R)、(G)、(B)线应尽量靠近光谱轨迹,以复现比较饱和的红、绿、蓝等颜色。;Date; ; ;? 顺序传像: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将活动图像分解为一连串的静止图像,静止图像再分解为像素,只要在足够短的时间里,发送端依次对一幅图像所有像素的亮度信息(指黑白图像)进行光电转换,接收端再依次重现相应亮度的像素,就可完成活动图像的传输。图2-4-2是顺序传像系统的原理图。 要求:①传送速度足够快; ②转送准确:收、发同步。; ; ; ; CCD器件具有电荷存储功能。在外界光照射下,CCD中的硅衬底会产生电子-空穴对,这时若在铝电极上加一个正电压,它所形成的电场就会穿过二氧化硅层排斥硅衬底中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并吸引少数载流子(电子)。于是,就在硅和二氧化硅的界面附近得到了一个存储少数载流子(电子)的势阱。铝电极上的电压越大,势阱越深,可存储的电荷量越多,这就是CCD器件的电荷存储功能。 ; ; 图2-4-4表示了一个四相CCD中电荷的转移现象。 在图2-4-4(a)中,Φ1是2 V, Φ2~Φ4是10 V, 所以Φ2~Φ4下面的势阱很深, 电荷存在里面。 在图2-4-4(b)中, Φ2由10 V变为2 V, Φ2下面的势阱变浅, 所有的电荷转移到Φ3、 Φ4下面的势阱中, 结果如图2-4-4(c)所示。 在图2-4-4(d)中, Φ1由2 V变为10 V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