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4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2013年06月26日
厦门市中医医院脾胃病专科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
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1 . 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脾胃湿热证:脘???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3.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4.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5.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6.胃络瘀血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7.脾虚湿热血瘀证;胃脘闷痛,痛处固定,喜暖喜按,神疲乏力,痞满
纳差,舌质淡或红,舌质紫黯,边有齿痕,苔黄腻,脉
细滑数。
入院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中医辨证者,均可收住院治疗。
检查项目:
一般体检项目:血、尿、便常规化验,心、肝、肾功能检查,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旋菌检查。
治疗方案:
1.慎起居,适寒温,怡情怀,节饮食。
2.饮食治疗: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热的食物,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减少对胃的刺激,避免食用盐渍、烟熏、不新鲜的食物。同时指导病人辩证用膳。
3.外敷治疗:纳米穴位敷贴穴位中脘、足三里以行气活血,消胀止痛;磁热疗中脘烫熨治疗以温中止痛;神灯中脘照射以温中止痛。
4.药物治疗: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为主,配合中成药口服,中药针剂静滴和口服中药汤药。
(一)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1)药物治疗:
①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2g 香附10 枳壳l2g 白芍15g
甘草6g 陈皮10g 佛手10g 百合30g 、
乌药15g
胃脘痛病,加元胡l2g、川楝子6g。
胃痞病,加厚朴10 g、苏梗10g。
肝郁脾虚,不思饮食,大便糖稀者,加茯苓30g、炒白术12g;
肝胃气逆,嗳气呃逆明显者,加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先煎15g;
若气滞日久化热证见肝胃郁热: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
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赤芍10g 青皮10g 陈皮10g 龙胆草15g
黄连5g 吴茱萸3g 乌贼骨10g 浙贝母10g
丹皮10g 栀子10g 甘草3g
伴有便秘者,加莱菔子10g、草决明30g;
兼有血瘀,舌有瘀斑(点)者,加莪术10g、姜黄10g、三七粉分冲3g。
②中成药:胃苏颗粒,每次5g,每日3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