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方针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答题.ppt

“双百”方针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答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建国后影响科技成果发展的因素;(2)不利因素: ①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路线干扰政策失误) ②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文化传统) ③比较直接的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工农干部) ④相当一段时间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缺乏交流) ;五.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国际地位影响) 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国防环境)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促进了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粮食) 航天技术是多学科的工程技术,带动了很多领域的发展。(多学科带动多领域)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含义。 ①“百花齐放”指文艺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②“百家争鸣”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成就。 ①科学技术领域: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会议的成功召开。 ②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累累硕果。如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等。同时文艺期刊大量增加。 ③1959年电影的繁荣:《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优秀作品问世。 ;(5)“双百”方针的曲折发展。 ①破坏: A.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B.一些学术问题被当做政治问题,甚至上升到阶级斗争问题,一些优秀作品遭到批判。 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蝉的歌》、昆曲《李慧娘》、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 ;②“双百”方针的恢复: A.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 B.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文艺领域得到新的发展。 C.出现以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D.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文学艺术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二.全面正确认识“双百”方针;(3)“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 (4)从“双百”方针贯彻的进程来看,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将学术问题、文艺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就无法实现“百家争鸣”; 不能实事求是,就无法分清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 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行民主化,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 ;(5)历史证明,“双百”方针得到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 例如,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文学理论界思想活跃,文艺创作的题材、风格得到扩展,涌现出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 相反,像在“文革”时期那样,“双百”方针被废弃、被践踏,导致了“百花凋零”、“万马齐喑”的局面,社会科学遭受浩劫。 因此,“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A.制定教育方针: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文化的劳动者。 B.两种教育制度: 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C.成就: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 ①背景: “文革”开始后,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的运动中,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②概况: 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可直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③后果: 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3)教育的复兴。 ①背景: A.“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 B.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该优先发???的思想,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 C.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②概况: A.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B.对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