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电荷的量子化电荷守恒定律课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相对于电磁相互作用小得多) 强相互作用(原子核内) ;摩擦起电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负电)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正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盖里克 德国科学家 (1602~1686年), ; 获得足够多的可以随意产生的电 有带手柄的轮子,摇动手柄,轮子即带动玻璃盘或琉璜球快速旋转,当它们与物体摩擦时,就会产生电荷。转动速度越快,摩擦时间越长,电荷就越多。这些电荷可以通过与它们接触的金属丝,由一端传到另一端,有时会在空气中产生爆炸般的火花。 ;盖里克举起硫磺球;电的传导;电的贮存; 一件偶然的事使人们找到了贮存电的简单办法。 1745年的一天,荷兰莱顿大学教授马申布洛克(公元1692~1761年)用起电机使装在玻璃瓶里的??带电,他把细长的金属链一端垂入瓶中,另一端与起电机相连,自己则用一只手握着玻璃瓶,另一只手迅速摇动起电机的转轮。当他正在端详带电的水有什么变化时,刚刚松开摇把的手无意中碰到了金属链,突然,他的身体受到强烈的电击(事后马申布洛克说,那次我差点完蛋)。平静之后,马申布洛克马上想到,是装着水的瓶子电击了他,因为那时瓶子早已离开了起电机。这一意外发现令他欣喜若狂,原来,电可以像水一样贮存。 ; 马申布洛克用各式各样的瓶子贮存电,发现不一定要装水,只要在干燥的玻璃瓶内外壁各贴一层互相绝缘的金属箔,内层与起电机相连,外层与大地相连,起电机产生的电就会贮存在瓶子里。瓶子越大,玻璃壁越薄,存的电就越多。这种装有电的瓶子,其重量没有任何变化,也看不见里面有任何东西,可以随意搬来搬去。但是,只要在内外两层金属箔上各连出一条金属丝,使它们的尖端相互靠近,就会在空气中产生啪啪的火花。人们称这种能贮存电的瓶子为“莱顿瓶”。 ; 当时,一些聪明的欧洲人为“莱顿瓶”这种能存电的瓶子找到了两个奇特的用途:;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和音乐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 美国简史 年轻的国家 200多年的历史 1776; 1746年,美国政治家、发明家富兰克林(公元1706~1790年)得到一只“莱顿瓶”,开始研究电。这位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导师指点的学者,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自然。当夜幕降临时,他注意到“莱顿瓶”引起的火花放电,在空气间隙中出现飘忽不定的闪亮通道,通道上的闪光和啪啪的声音同时出现,很像是天空闪电的微缩。他突然产生一种联想:天上的雷电和人们用摩擦产生的电会不会是一回事? ; 富兰克林在公众中的名声除发现电荷守恒定律外还有他的大气电实验,并以发现避雷针(乾隆15年)而达到了顶峰。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雷电是“上帝之火” ,是天神发怒的结果。;物理学的第三次大综合;一 电荷的量子化;二 电荷守恒定律

文档评论(0)

475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