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道德教育经验论; 鸦片战争以后:传统道德教育的近代转换;(一) 先秦时期:; 3、
成 就;(二)汉唐时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制度化;2、道德教育思想;(三)宋元时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深化发展;(四)明清时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衰微;2、特征:;(五)鸦片战争以后:传统道德教育的近代转换; 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 (1) 开端:鸦片战争的爆发—开始了对封建传统教育的痛苦反思,发出了向传统教育讨伐的呐喊。;第一次鸦片战争: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
(Sino-British Opium War),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
改变了香港的命运。; 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半殖民地化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在政治上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特别是列强建立的租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权限以外,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推行侵华政策的基地。 ;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维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2)第一次大的冲击:;?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分裂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30余年的洋务运动遭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通过各种渠道破坏洋务运动。 ; 中日甲午一战,宣告了洋务派保本变用思想的破产,催化了人们改革“政制”的要求,由此产生“戊戌变法”维新运动。; 代表人物: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 意义:; 不足: ;(4)第三次大的冲击:; 性质:;(5)第四次大的冲击:;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西方“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下对旧道德的批判,触及到了传统教育的核心。它标志着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伦理教育观念的彻底决裂,开启了中国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转换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由于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的非常局势,使得新文化新思想的启蒙转瞬即逝。客观上使它没有从整体上完成对传统道德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彻底批判,没有在中西文化碰撞的际遇中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从而确立自己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基本特点;三、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继承; 2、
继
承
的
理
由; 2、
继
承
的
理
由;3、批判的理由; 4、
继
承
什
么; 4、
继
承
的
内
容;性善论;性
恶
论; 以德政、性善论、性恶论为理论
基础的传统道德教育的共同点是什么?; 4、
继
承
的
内
容;
内 圣;
内 圣
外 王; 修养与作为; 三纲八目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及其现实的依据的。三纲以“止于至善”总揽明明德、亲民两个子纲,两个子纲下统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个德目。八个德目又以修身为核心,依序递进,并把前几个德目的重心落在第一个子纲上——明明德,把后几个德目的重心落在第二个子纲上——亲民。这样,三纲八目以独特的框架构建了一个封建士人的人生图式,为学而优则仕的天下读书人规定了一个人生理想,也规定了一个人生方向。; 《大学》就是围绕着道德主体——人来逐级展开道德德目的:往身内推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明明德,往身外推则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亲民。八德目以格物、致知为心灵的认知阶段,以诚意、正心为心灵的内化阶段,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的外行阶段,以修身为中枢环节,内外合一,知行合一,明明德与亲民,直至止于至善。 ; 按照内圣外王的说法,修身以上五个德目(含修身),是内圣的光明其德性之明德阶段,并为修身之德目所总揽;齐家以下三个德目(含齐家),是外王的革新其民心之亲民阶段,为平天下之德目所终结,构成一幅以止于至善为人生最高目标(抽象的最高目标是止于至善,具体的最高目标是明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