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当代女作家;人物简介; 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取名为陈懋平。
1946年,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入台北国民小学读书。
1955年,初二,受墨汁涂面打击,以及为看小说开始逃学。后休学在家。
1956年,一度复学,後正式退学。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切腕自杀获救。
1962年(19岁),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初恋。
1967年,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圣诞初结识荷西。
1968年,与荷西分别。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年,返回台湾,任教于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
1972年,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4年(31岁),进入撒哈拉沙漠。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十月六日,以笔名“三毛”在《联合报》发表作品《中国饭店》。
1976年,夫妇移居大加纳利岛。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九月三十日,荷西在海底进行水下工程操作时意外丧生。回到台湾。
; 1980年,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年,十一月,开始中南美之行。
1982年,十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年,赴美度假治病。1985年,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
1986年,十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湾多份报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1988年,六月十二日,给“三毛爸爸”张乐平写第一封信。
1989年,四月,曾回大陆探亲;同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1990年,四月,三毛参加一个台湾的旅行团,赴敦煌、吐鲁番游览。当到乌鲁木齐时,她离队找到王洛宾。《滚滚红尘》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1991年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肉色丝袜绕颈窒息身亡。终年48岁。
;;;三毛像一个因为叛逆而受伤的孩子,有点怯懦而怨恨地看这个世界。在她13岁时,就做了一件很出人意料的事情,跟着家中帮忙的工人玉珍到屏东东港去,又坐渔船远征小琉球。更让家人担心的是,当她到了东港,碰到一个军校学生,骗人家自己已是16岁,交了今生第一个男朋友。;撒哈拉;这张照片中的形象几乎浓缩了三毛的一生。流浪、传奇、浪漫,最终掉进死亡的永恒之水中。就如他自己所说的:“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1990年秋,三毛在大陆旅行,最后辗转至四川。
摄影师肖全为她于成都的小巷中留下这一帧照片。
三毛本人极爱此照
称它为“漂泊生活几十年的概括。;三毛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张照片,已是中年的三毛一脸悲戚,有着微微倾斜的婉约与哀伤,也许充满了爱人已去的怀念与痛楚。
;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怀。其记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叙述哀情的散文如《云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鸟》《背影》《似曾相识燕归来》等风格沉郁,淡泊,显得炉火纯青,更具耐读性。;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
她不仅写异国的风土人情、儿女私情,也写民族的冲突无奈、时代的悲欢离合;不仅写人性的善良博爱,也写人性的贪婪阴险;甚至于自己的猜疑、忏悔,在作品中也不时流露出来。;美丽的文字
永远的三毛;三毛作品的三个意象;简单朴实直白清新又自然,大胆地剖析自我,真情流露,略带优柔寡断,多愁善感,悲天悯人,但亲近读者,容易引起共鸣
三毛的文学道路分雨季文学时期(三毛自闭时期,从13岁到22岁),沙漠文学时期(和荷西恋爱结婚后直至荷西去世)和文学创作的晚期(都市玉冰文学时期)
;雨季文学时期代表作《雨季不再来》。悲苦、忧郁、迷茫、空灵的艺术特色
沙漠文学时期的作品有《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