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师指点迷津-谈幼儿学国学讲座
谈幼儿学国学讲座
这些书这么难,我都不懂,孩子能理解吗?其实刚学习的时候,难的,容易的,对于孩子都一样,数学讲科学讲逻辑,文学是不讲逻辑的。
可能很多家长说,我也知道一些读经典的好处,可是也有一些疑问。这些四书五经,这么难,我的孩子能理解吗?有这个问题的家长请你举手看看(这么多?)。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每个年龄都有不同的理解,孩子很聪明,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理解,七岁有七岁的理解,孩子长大了,出了社会,二十岁有二十岁的理解,到了三十岁,实践中,又有更深的领悟。但是是高中生的记忆力好还是小学生的记忆力好?是幼儿园孩子的记忆力好还是小学生的记忆力好?是高中生的理解力好还是小学生的理解力好?我们做教育,就要遵从教育的规律,在记忆力最好的年龄让他记忆,理解力最好的年龄再让他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本末倒置,让他该记忆的时候去理解呢?等到他长大了,该用的时候,你再让他去记忆,已经晚了。
关于理解,我们的家长常常是孩子还没有回答,你就帮着回答了:“孩子,这个经典这么难,我都不理解,你肯定不理解了。” 其实孩子这么小,根本不会计较理解不理解的问题,反而是我们大人在计较。 孩子十八岁前在我们的羽翼下长大,不需要直接面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他们只需要十八岁,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时候再理解就行了。是还是不是?所以,他今天这么小,不理解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中华民族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五千年,老师要把自己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就不安心,家长要尽可能去解释孩子很容易明白的东西,这样的教育,教出来的孩子总是比我们差,我有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杯水,那么,请问你该如何给孩子一条河流呢?
我早上起床要去上课,女儿有点慢,我开玩笑拍她的小屁股说:“快点,我们要迟到了!”女儿笑眯眯地回答:“妈妈,你不要拍我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我说:“啊,为什么啊?”,她回答:“你拍了我,你的心会痛,那外婆就能感应到,外婆会心痛,那你就不孝顺了。”
上次她们班去爬山,到达山顶,老师要求一句话概况自己的感受。有些孩子说风景好美啊,有些说白云一朵朵飘过。视频显示女儿说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她已经忘记了在什么地方学过这样的诗句,可是此情此景,与宇宙自然相连接,脱口而出。比如说中秋的晚上,她会在花园里脱口而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的诗句,在中秋的明月下,一个孩子领悟了《孟子》中的话--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大家想想看,用行为去诠释经典,算不算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之后的孩子可以用文言文去解释文言文,而不是用苍白无力的白话文去解释。熟读之后,孩子自己可以用行动去诠释文言文,请问,用行动去理解,是不是最高境界的理解?言必行,行必果,用行动去理解,是理解的最高境界啊!
我们去台湾的时候,遇到小学教员,里面有一段话:“地上的小花一朵朵,天上的白云一朵朵,海里的浪花一朵朵。”一篇课文,完了。老师教三天,反复写字,反复解释。请问孩子学的假如不是这段文字,是这样的一句话:“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在两千年前可用,一千年后可用,今天的美国可用,中国还用。一句话,照耀孩子的人生一辈子。如果三天时间,孩子记下十句,二十句这样的话,比起刚刚的课文,大家觉得呢?
科学是讲规律的,不懂得1+1,就不知道一千加九千。而文学,是没有规律的,我们是理解记忆,孩子是图像记忆,在孩子的意识层面,没有难易。关关雎鸠,跟一二这样简单的字,对于孩子来说,难易程度都一样。所以根据孩子的图像记忆规律,生命的初期让孩子接触经典,就像把孩子放在山顶上,俯看世界。大家想想看,从山顶向下走容易,还是从山脚向上爬容易啊?站在山顶这种高度,孩子是何等的格局,胸怀,与气度啊! 学了文言文,白话文还用学吗?同样的时间,精力,我们完全可以用来学习有高度的东西?
空杯学原理学说--孩子小的时候,是个空杯子,放什么就吸收什么。孩子是一块白布,让经典成为人生的背景,而不是游戏电脑网络。
孩子在小时候是一块白色的画布,一张白纸,这个时候,你往上面画什么,决定了这幅画以后是否价值连城?如果你这个时候往上面画的是游戏,网络,电视,这个孩子人生的背景就是这些东西,游戏,电视会成为孩子生命中的根。孩子的人生要穿越多少坎坷,如果生命的底牌是游戏与电视,该是多么的危险啊!这个时间,如果你往这个空杯子里注入的是经典,这个孩子满满地就装满了经典,以后再满满的满溢出来。 他对待人,就能“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就能信者吾信者,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他这个时候做一个好人,好人是什么?讨好别人的人,牺牲了自己去成全别人,牺牲在古代是杀猪宰羊供奉在神台上,一种用生命去成全别人的方式啊。那种好后面隐含着“要”。心里有一把称,在计算着付出与回报的距离。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