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利用附近地形,构筑物和植被来增加接触夏季微风的场所 如果建筑物置于山顶,将最大程度增大建筑物受冬季寒风破坏的危险性 在山谷和斜坡,冷空气向山下流动——或是顺斜坡而下并沉淀在低洼地带,或是随大型水体沿着山谷顺流而下。每日海岸两边产生的微风,与区域气流模式很不一致 图4a 。所以,要对场地进行地形分析,确定场地气流模式以及最理想的建筑选址 图4e 。 树木和灌木可以形成风道,将气流引向建筑物,甚至还可以将空气引致入口处,利用“漏斗”原理来增大穿过建筑的气流速度 图4b 。栅栏、墙体和临近的建筑物产生空气坝来增加推进压力 图4C ;然而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规避不利的空气坝,以免导致空气淤滞而不能流动。同样地. 建筑物外部的绿化布局既有可能是使气流流向室内偏转的有利因素,也可能成为把凉风从敞开的窗前引开的破坏因素 图4d 。 6、最大程度发挥场地内蒸发冷却性能 草地和沥青表面温度的差异动辄达到14摄氏度 图5a 。这些表面上方微气候区 0.3-1.2m 的空气温度也有明显的差别,据记录可达5.5摄氏度或者更多。草坪及其他有生命力的地表覆盖层与非蒸发性表面(如机动车道、街道和屋顶等)的关系,部分地决定了周围地区的空气温度。换句话说,植被面积应该尽力最大化,在可能的地方,诸如街道和屋顶等都应该被树木荫蔽图 5b、图5c 。 双院落原理:一个有遮阳,通过喷雾降温的院落提供一个通风冷空气源,在另一个阳光充裕的院落,吸热效应推进受冷空气向上推动,产生吸力区,拉动冷空气,使冷空气穿堂而过 图6 。 1.8.1、合肥市景观结构特征 合肥市主要景观布局结构是以河网水系为骨架、园林大道为轴、楔形绿化缓冲带为依托,城市形态以环状组团式结构向整个城区建筑实体形态与自然山水环境融合的方向发展,实现山、水、城、园的有机结合。据20世纪如年中期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合肥市区目前已经形成3区 蜀山、巢湖、紫蓬山 、3环 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外环路绿带 、7片 逍遥津、杏花公同等 的结构特色。 1.8、实例:合肥市绿地景观结构特点及其气候效应 1.8.2、合肥市城市热岛特征 合肥市热岛效应常年存在,温度逐年攀升,热岛中心位置受城市绿化程度及工厂区分布影响并随季节更替有所变化,以老城区为热岛中心。春、冬季节热岛中心与城市中心基本一致;夏季热岛中心分裂为3个,分别位于居住中心和绿化程度较低的火车站、铜陵路一带;秋季热岛中心也分裂成3个,中心位置自北向东排列,与工厂区位置基本一致。西郊董铺水库在秋冬季节是一个相对暖区,夏季是—个相对冷源,这与大型水体的气候效应相吻合。 (1)合肥市热岛强度日变化 根据观测数据绘制合肥热岛强度日变化图 图7 ,可以看出一日中热岛强度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为8:00和16:00前后,正午时热岛强度较弱,峰值出现时间与市中心人流、车流高峰期相吻合。这很好地说明了热岛效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晴天 △Tu-r日平均强度约 1.7℃,最大3.7℃; 阴天平均强度仅0.9℃, 最大值1.4℃。城市 热岛是—种中小尺度 天气现象,它要受到 天气形势的制约。 (2)合肥城市景观结构对热岛的影响 在合肥市不同功能区域,因人口、建筑物及植物与水体的分布不同、燃料燃烧的不均,热岛效应强弱有别。此外.由于合肥的城市景观与绿地的分布随城市发展而变化,合肥景观结构对热岛效应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①合肥的中部 三孝口、四牌楼核心区 既是居住区又是商业区,人口密集,加之绿地面积相对较少,该区域一年四季的热岛强度变化不大。市中心高楼与广场的结构对热岛效应的影响较大,始终是城市热岛稳定的中心。②合肥的东部是重工业区,其排污对小区域环境有明显影响,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气温普遍较郊区高,在春、夏、秋3个季度热岛强度较弱。而冬季由于工厂燃料消耗增多,热岛强度明显增强。③合肥的西部因含高新技术开发区,人口分布相对稀少,燃料能源消耗低,依靠大蜀山天然的生态环境,热量释放较少。④合肥北边因有发电厂,给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带来影响,具体显示为呈鸭梨形的等温线四季都向西隆起,且表现非常稳定。⑤合肥市区的西北部是董铺水库和植物园,由于植物群落和水体的作用,热岛效应不显著。 1.8.3、合肥市城市生态绿化效应 (1)合肥市树种状况及植物群落结构 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城市的主要组成树种85种,其中裸子植物24种,被子植物61种,个体数目最多而占显著地位的只有少数的几个种。如水杉、雪松、龙柏、刺柏、圆柏5种针叶树占全部针叶树的77.1%,而女贞、香樟、红叶李、广玉兰、刺槐、泡桐、二球悬铃木、乌桕、国槐、香椿10种阔叶树则占整个阔叶树种的81.9%。合肥市绿化树木61.5%分布在各住宅区 包括商铺、中小学校 ;16.0%分布在高校校园和政府机构;16.7%分布在公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3课+追求人生理想+第一框+第3目【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2011年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建筑施工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pdf
- 面向教学评价的情感分类.pptx VIP
- 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高中数学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课件】.pptx VIP
- 《中药材炮制加工方法图解》.pdf VIP
-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40篇).pdf VIP
- 羊群效应——一个班级最可怕的存在!--高一上学期班级凝聚力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Apple 环保系统操作说明FMD_Portal_TRM_Training.pdf
- 厄瓜多尔介绍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