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及安全使用;内容摘要
1.引言
2.概念
3.发展历程
4.中药注射剂分类
5.中药注射剂特点
6.中药注射剂ADR回顾
7.ADR特点
8.ADR原因及临床使用
9.如何减少ADR
;; 中医中药的名称,是20世纪内才出现的。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直到新兴的西医西药传人中国之后,才有了中西医药之分,中医药和西医药,是相对而言的。
总的说来,在上古时代,埃及、希腊等文明古国的药学知识,比中国更丰富,但是,欧洲自进入中古黑暗时代,就停滞不前了。中药不同于国其他科学技术学科,它源远流长,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化宝库。我们充分的论据证明,从公元2—3世纪汉代后期的《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到1765年清代中期的《本草纲目拾遗》,约1500年间,我国药学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此后西方后来居上,化学药品占了统治地位。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CMI;《中药注射剂学》的定义是“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
;三、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程
中药注射液的诞生标志:
20世纪30年代: 柴胡注射液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研制出“抗601注射液”、“20l—2(板蓝根)注射液等20多个品种用于临床
70年代,全国各地试制的中药注射剂品种骤增,有资料报道的就有700多种
1995-2005年间,全国中药注射剂市场平均增长率高达35%, 最近三年的增长率超过 60%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
2008年九大城市(北京、广州、南京、沈阳、郑州、成都、重庆、西安、哈尔滨)调查结果,医院采购中,中药注射剂采购金额高居中药制剂第一位,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量较大
;临床应用,三类最多(占92.7%); 中药注射剂按功能主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清热类 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注射剂占多数,多用于抗细菌和病毒感染,用于耐西药的细菌及病毒感染、不耐受抗生素的患者群体
;2.补益类 主要用于各类虚证,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注射剂。
;3.活血类 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涉及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合并休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等。
;4.抗肿瘤类 对肿瘤的治疗侧重于抑制肿瘤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两方面,主公用于放化疗的减毒增效,作为抗癌的辅助治疗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5.扶风类 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6.其他 除以上五类以外.中药注射剂在治疗皮肤病、痔疮等病种上也显示了一定的优势,此外,有一类特殊注射剂为中药来源的化学药品,即最初从中药中提取分离、现已人工合成的注射剂
;五、中药注射剂的特点
静脉给药:
优点:
1.吸收快、起效快、血药浓度高;
2.有效原形吸收完全,无首过效应;
3.与肌肉注射比刺激性小,病人接受程度高
缺点:
没有生物屏障,易引起溶血、过敏等不良反应。;肌肉注射:
药物成分经肌肉毛细血管吸收,不经胃肠道吸收。
过去各地方批准的老品种多为肌肉注射液
优点:
有效成分原形吸收,药效作用也较快。
缺点:
1.生物屏障弱,可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2.刺激性大,易产生疼痛,患者依从性低。
;
中药注射剂
使传统中医药在急重症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已成为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发地带
; 近10多年来,我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不断增加
1960-1993年780篇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报道中,注射剂引起的仅占6.3%;
1990-1999年460篇1291例中药不良反应报道中,注射剂引起的占55.62% 2001-2003年中药ADR报告数量占ADR报告总数的13.5%, 中药注射液ADR报告占中药ADR的77.5%
2005年,清开灵、双黄连、葛根素、复方丹参、茵栀黄、鱼腥草等中药注射液占中药ADR的75%
; 六、中药注射剂ADR回顾
葛根素事件
2002年, 首次通报严重ADR
2003年,再次警示 “葛根素注射液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 ;
2004年,SFDA要求修改药品说明书,以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注意用药安全。数据显示,通报发布后的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期间,使用葛根素注射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报告30例,其中有11例死亡。仅仅在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之间,就有6例死亡报告
;鱼腥草事件
2003年8月,首次通报鱼腥草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截止2006年6月,国家ADR监测中心共收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54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光》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 08K507-1~2、08R418-1~2 管道与设备绝热.pdf VIP
- UV固化灯.pdf VIP
- 第二单元 第5课《网络协议分层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docx
- 竞选大学心理委员PPT模板.pptx VIP
- 《生态学》第5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新22J01 工程做法参考图集.docx VIP
- 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pptx VIP
- 一种梁板式高桩码头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pdf VIP
- 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对医疗资源配置优化与公平性的探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