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沈丘文化特产
沈丘特产特产李老庄乡;月饼、果品 槐山羊板皮、“顾家馍”,小磨香油、牛肉干、土豆 赵德营镇:硬面馍(袁世凯时代贡品)、小磨香油 付井镇:/view/487610.htm金丝猴糖果,九里白菜,吴营豆腐 留福镇韩庙村:纯手工红薯粉皮,历史悠久。 刘庄店镇李楼村:麦芽糖,有数百年历史。 新安集镇三大夫营村:祖传接骨膏药。 老城镇:“兆丰”酒为乾隆御笔;“兆丰”酒、“顾家馍”均为清代贡品。 刘庄店镇:槐山羊板皮。 卞路口乡:“龙井贡酒”。 莲池乡:肉盒子,为沈丘一绝,在整个沈丘都小有名气! 槐店:马五牛羊肉、王兰烧鸡。 周营:老韩烩面 天方糕点、马四糕点:结婚、过年家家必备的礼品 河南炸馓子、炸麻叶、炸丸子都是河南小吃一绝 沈丘文化沈丘县,位于豫皖交界处,居颖水中游,境内5条省道纵横交错,漯阜铁路、南洛高速横贯东西,沙河航运通江达海,占地利之优势,得交通 之便利,享物产之芸萃,是周口市的东大门,也是豫东南和皖西北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全县辖22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23万人,总面积 1080平方公里。有汉、回、满、蒙古、藏、壮、土、苗、达斡尔等民族。属国家级贫困县。中国伊斯兰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据《沈丘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西征时来华的波斯人阿力所建。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后因西北回民迁居该县而加以扩建。明崇祯年间遭兵 燹。清顺治以后,山西洪洞籍马辉及子孙又陆续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完工。该寺坐西面东,呈长方形。占地面积907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 3000平方米。属中国殿宇式古典建筑。主要建筑分正门、过殿、礼拜殿、望月楼,排列于一条中轴线上;女殿、讲经堂、阿訇住房、沐浴室对称分布两侧。寺北 院有园林1处。全寺院房舍共计63间,取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终年63岁之意。正门为牌楼,上悬清康熙年间进士马朝轩亲书“清真寺”匾1块,两侧为南北便 门,门上各书“周中规”、“折中矩”,意在陶冶穆斯林情操,使之言行合乎规矩,以求静心诚意。正门内南北边墙处立有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古碑共13 通,均记载于寺史。过殿3间,中为廊亭,雕梁画栋。正中悬明朝巡抚使巴图鲁·哈速鲁题“道源无极”匾1块。讲经堂排列了礼拜正门外两侧,南北各3间,为长 廊出檐厢房式建筑。南北讲经堂各悬“德步桑林”、“功补造化”匾,为清光绪二年(1876)伊玛目杜宽所题。主体建筑礼拜殿由卷棚、殿厅、套房、耳房、望 月楼浑然构成,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殿厅内有12根红漆顶柱,下铺地毯,可容纳1000多人礼拜。大殿中央悬挂阿、汉两种文字匮两块。中文匾书“道遵 独一”,为清廷侍卫马廷襄所赠,阿文匾书有库法体“泰斯米叶”。殿前左右明柱上刻有清康熙年间著名书法家李润科亲书对联1幅。上联:“狱海火烈要是欲火占 捻”;下联:“考赛(即《古兰经》所指天堂中河流名)水甜究从德水发源”。礼拜殿正门上悬匾“事有真宰”。由大殿北口旋梯可登望月楼,楼高3层,顶层为宣 礼阁,楼顶翘角飞檐,雄伟壮观。据寺存古碑记载,该寺为豫东始建第一座,其建筑格局独树一帜,吻兽装饰和雕刻图案精美。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该 寺部份建筑被毁,寺内所藏珍贵手抄本伊斯兰经典、13通石碑亦遭毁坏。1980年主体建筑得到修复。 经济概况沈丘位于项城市的东郊,两城距离只有15公里。30年,受项城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弹指一挥,30年沧桑巨变。30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历届县 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务实拼搏下,沈丘县走出了一条不断解放思想、开放创新、振兴崛起的科学发展康庄大道。数字可以明证:2007年,该县国民经济 总量达到80亿元,是1978年的45.6倍,工农业总产值132.8亿元,是1978年的59.1倍,地方财政收入1.57亿元,是1978年的 22.2倍。永基新城沈 丘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本着“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沈丘”的工作定位,以推进全民创业、实施工业突破为总抓 手,立足传统优势和良好基础,革新条框束缚,激活创业主体,提速增效,跨越发展,沈丘城乡面貌由此巨变。2005年至2007年,该县在全省100多个县 域中的综合位次提升了20位,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进入全省发展10快县,受到省委、省政府重奖。2007年,在全市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考评中, 该县获综合评定第一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前三季度,全县GDP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3.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增长30%;农民 人均现金收入3320元,增长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375元,增长16.2%;居民储蓄余额61亿元,比年初净增10亿元,居全市县域单位排 序第二位。历史名人 李鸣钟,字晓东18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