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答疑解惑:再论生鲜电商究竟是不是伪命题.docVIP

(word)答疑解惑:再论生鲜电商究竟是不是伪命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答疑解惑:再论生鲜电商究竟是不是伪命题

答疑解惑:再论生鲜电商究竟是不是伪命题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尼采   上一次的卖鱼贴得到一片赞誉,而关于生鲜电商究竟是不是伪命题这个帖子又赢得一片吐槽。早晨醒来,观罢各路大神的吐槽和留言,不禁依然惆怅,泡上一杯咖啡,只能感叹知音难得,不管赞誉还是吐槽,能看懂者寥寥。   人,不能只听对自己有利,或者赞美的声音,那样容易让人迷失自己。上个帖子很多人的抬爱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最感激的是通过虎嗅认识的许多做生鲜的朋友,分享了一些彼此的心得和困难。而之所以想发“生鲜电商是不是伪命题”这个帖子,是想告诉诸位,尤其是想从事这一行业的IT创业者们,这里面的问题和风险,在你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陈景润之前,请不要轻易去碰这个命题。谨而慎之,三思而后行。   当然,那些视金钱如粪土,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关系有关系的财主和煤老板们基本可以无视我。   自己本就是一屌丝,所以写的东西,也就只是给屌丝们看看,入不得高帅富们的法眼。   不一一回复各位了,在这里我做一个对各位集中的回复,希望能让原本没看懂的看懂,原本看懂的再多一些交流。(我的帖子一般就事论事,不针对任何人,居然还有个哥们说我针对他,我当场风中凌乱。)   1.之所以调侃那些IT男们,是发现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IT男有跟风习惯,什么流行就幻想着去做什么,今天手机火了就觉得移动互联网是一片蓝海,明天植物大战僵尸风靡世界,就觉得手游前途无量,后天对着几个生鲜网站的数据流口水,开始断言几年后那将是一片歌舞升平的行业。   他们从不用脑袋思考一下,他们做的是电子服务,而根本不是真正的商业。所谓的泡沫,就是这么来的。   也许你向小米苹果买只手机,你只要知道这个手机售价多少,并不需要懂得你如何去组装。但是你觉得如果你连自己都从不上街买菜,没在菜场卖过菜,甚至你连码头都没见过,农场也没逛过,你就和别人扯淡生鲜电商这个市场有多美好....这不真的是扯淡么?   请各位IT男不要百度,回答我,今天的大白菜多少钱一斤?   瞧,你自己都害羞得低下头了吧?   2. “你等着,我做给你看。” “现在不行不代表几年后不行,以前手机balabala...” “作者在绝望...” “自己想不到未必别人做不到,要多虚心向人学习....” “生鲜电商可不可行不是你说了算。” “这文章就是一学生的产物。”   ......   看到这些我就笑了。我想请问诸位,几个帖子下来,我何时有说过生鲜是不可以在网上卖的?   我从未对这个行业绝望,也从未对这个行业期待过高。在海产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之后,我意识到冷链物流成本,供应链的不稳定,价格的浮动,体验的缺乏对于以电子作为切入口的农商、鱼商、水果商们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   迷茫是肯定的,摔跤也是可以预见的,就是因为这块肥肉够肥,谁都想吃,所以那些先烈们毅然走得前赴后继,头也不回。   传统的农场比,以电子来做生鲜,就目前看来,显然缺乏说服力。现在大多数的所谓生鲜电商可以从这肉里咬一口,但没人有能耐一口吞下。   就如同我上个帖子说的,我只能在小范围里做,但依然无法做大。和传统的工业产品不同,生鲜由于保存和运输的特殊性,你每向前走一步就意味着脚下多一份风险。   年初的时候,我计划过扩充我的SKU,但发现每扩充一种产品,我的相应风险就多一分。里面的问题愿意分享给诸位:   a. 按照我一直的思路,电子作为切入口的海鲜类产品,必然要避开本地农贸市场,需要差异化,而产品差异化就以为着原产地偏远,必须长途运输(为什么要差异化,可参看我的第一个帖子),而长途运输直接意味着你对源头的质量无法把控,谁能保证生鲜从3000公里外的地方运到你冷库这中途就一定不出岔子,完好无损,品质如初?(事实上经常出现问题,少货,解冻,坏死,腐烂等等)   b. 因为我的公司是外贸类公司,所以之前都是整柜进货,而我现在要增加十几种品类,直接意味着2个后果:要么一次囤积十几个货柜,要么一个货柜里拼十几种货品。前者,明显对于我这种抗风险能力不足的小公司是个灾难,后者,不可能有供货商和你这么做生意,(一般海鲜的船货最少也要按货柜收,绝大部分是整船收购。)如果要小批量试试市场,那么只能从批发商手中拿货,那么意味着你的价格一定高。   c.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种新的品类你要进行推广需要一个周期,一般在2-4个月,而市场很多时候是无法预估的。在你囤积货品推广之前,你是否能保证长时间的保存能不影响你的品质?这个很难,去年一批货,15吨的蟹,因为对市场预估过高,造成时间囤积太长,品质大约在半年后开始下降,最后只能以成本价略高的价格卖出,并无多少利润。   d. 以我的供货渠道

文档评论(0)

lunwen20118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